河曲法院:“法官+调解员”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第 03 版 )

本报讯 “孩子比前段时间胖了,状态也不错,孩子妈妈也常来看望。”7月底,在回访王某与张某婚姻家庭纠纷案时,王某母亲欣慰地向调解员王永梅说道。这起离婚案件,因河曲法院创新的“法官+特邀调解员”机制,演绎了一场司法温情与法理智慧交织的护“未”故事。

王某与张某于2022年8月结婚,次年育有一女,2024年双方起诉离婚,争议焦点集中在两岁女儿的抚养权和抚养费问题上。河曲法院将案件委派给退休干部、特邀调解员王永梅处理。这位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老党员,敏锐捕捉到案件突破口:双方虽争执不下,但谈及孩子时都展现出共同的关爱,这成为调解工作的主线。

法院党组安排员额法官李宇龙协助,一天内梳理出抚养权相关法律条款。王永梅与李宇龙共同制定策略,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先走访双方家庭。调查发现,王某父母为退休人员,有充足精力协助带娃;张某父母则需兼顾长子家庭,无暇帮衬。这一发现为抚养权归属提供了关键参考。

调解室里,王永梅将法律条文与实际情况结合分析,孩子刚满两岁,无论哪方抚养都需要家庭支持。王某父母有能力协助,而张某工作繁忙且父母无暇顾及。她对王某说:“即便你获得抚养权,也需保障母亲的探视权。”王某当即承诺:“张某可随时探望。”这番表态让一直沉默的张某红了眼眶。

经过冷静期后,张某主动提出放弃抚养权,表示自己想通了,孩子跟着王某能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针对抚养费,双方达成协议:女儿由王某抚养,张某一次性支付抚养费10万元,享有随时探视权。

据了解,该院创新建立“法官+特邀调解员”机制,聘请23名像王永梅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参与调解,今年已成功化解47起婚姻家庭纠纷,让“离婚不离爱”成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生动实践。

(武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