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本巴》里的童心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第 03 版 )
《本巴》是著名作家刘亮程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翻开《本巴》的扉页,便看到作者的第一句话:“谨以此书向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从这句话开始,我们便跌入一场永不醒来的草原大梦中。那里的人们,永远停留在25岁上,没有衰老与死亡,只有“搬家家”、捉迷藏、“做梦梦”的童真游戏,将沉重的战争与迁徙化作轻盈的寓言。刘亮程编织出一个比童话更加瑰丽、比现实更加深刻的奇幻世界,让人读罢恍然:原来天真,才是对抗荒诞最锋利的一把剑。
故事始于本巴国,一个被汗王江格尔定格在青春酒宴里的国度。人们沉醉于欢宴,忘却了时间本如流水,直到敌人哈日王的战书撕破梦境。少年英雄洪古尔出征失败,弟弟赫兰被迫降生人间,用母腹中带来的“搬家家”游戏,让草原上的大人们蹲在地上,将羊粪蛋当作牛羊,草叶搭成帐篷,重拾孩童的纯粹。而躲在母腹中的哈日王,则以“做梦梦”操控虚实,让战争沦为一场嵌套的梦境游戏。这些看似稚气的游戏,却暗藏对成人世界的反讽——当生活变成机械的转场与厮杀,唯有天真能让人挣脱枷锁,找回生命的轻盈。
而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是书中那些不愿长大的孩子。洪古尔扛着成人的责任,却固执地停留在童年;赫兰蜷缩在母腹中,冷眼旁观世俗;哈日王在梦境与现实中穿梭,左眼天真,右眼沧桑。他们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成年人心中未褪的童真与挣扎。
刘亮程的文字就像草原上的风,裹着青草的幽香与清脆的马蹄声,时而磅礴如史诗,时而细碎如童谣。他让羊粪蛋成为城池,让梦境覆盖现实,让说唱艺人的吟诵成为创世的密码。书中没有血腥的厮杀,只有孩子们在游戏中重新定义胜负、时间与故乡。当合上书页,那句“我们在梦里时,醒是随时回来的家乡”仍在我心头萦绕——原来返乡不是地理的坐标,而是找回初看世界时那双清澈的眼睛。
刘亮程说,这本书是他写得最愉快的小说,而作为读者的我,觉得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轻松的小说。
推荐人:赵树理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获得者杨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