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边“三人行”

◆翁平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9月03日 第 06 版 )

8月16日凌晨2时,我在医院值班室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反复回放着数小时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当晚10时40分左右,我负责科室的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毫无征兆地直线式下降,生命体征一度在濒危边缘徘徊。那一刻,无形的压力几乎令人窒息。我们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终于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然而,那份紧张感仍在我的心头,回想起来,我的手心里依然发热,我开始对自己的临床实战能力进行反思。

作为一名经历了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并轨专培的临床医生,八载寒窗让我积淀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各种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一度自信地认为自己足以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然而,现实给了我当头一棒,当战斗真正降临,大脑竟瞬间空白,那些平日里记得滚瓜烂熟的专业知识,仿佛瞬间被无形的力量抽离,消失得无影无踪。

万幸!与我一起值班的护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面对突发情况,她临危不乱,条理分明:一面果断联系心电图室,急查床旁心电图,一面迅速为患者实施吸痰、吸氧等处置。正是她沉着冷静的指挥和精准操作,为患者赢得了生机。短短8分钟,患者青黑的面容逐渐恢复血色,血压、血氧、心率各项指标也重回平稳轨道。

待患者病情稳定,我带着患者的检查报告找到了肺病科的同事,与他们深入探讨患者的病因、我们的处置过程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这场讨论,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那些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在实践中变得无比清晰起来:如何准确判断胃管留置是否到位?低钠血症的精准用药策略如何把握?需要警惕哪些潜在并发症?更宝贵的是,我聆听了她们如何在危急关头强行按下内心的惊涛骇浪,迅速恢复冷静并作出正确决策的实战经验,每一句话都如醍醐灌顶,让我获益匪浅。

一直以来,未曾亲历值夜班的人,或许想象夜班不过是换个地方睡觉的寻常事。然而,真实情况远非如此。每一个夜班,我们都如同绷紧的弦。我们高度警觉,时刻注意着患者病情的任何风吹草动,唯恐处理稍有延误。每一次夜班结束,几乎身心俱疲,往往需要良久才能缓过劲来。这其中的艰辛与压力,只有亲历过的医护人员有感触。请相信,面对每一位患者,身处临床第一线的我们,都会竭尽全力,以毕生所学守护生命,只为一个共同的信念——白衣为甲,丹心为矛,守望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