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军民“联防司令”路玉小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7月02日 第 05 版 )
路玉小,1923年生于五寨县下关村。1939年11月参加革命,参加过本村“动委会”组织的儿童团、青年救国会,任本村自卫队中队长,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敌斗争中,路玉小发现光凭一个民兵中队的力量对付凶恶强势的敌人是不够的。1942年5月,路玉小向区委建议,建立东秀庄、麻地窊、武王城三村民兵联防中队。区委任命路玉小为联防中队长,统一协调指挥,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联防司令”。
联防就是联合防御、联合作战,也就是联合起来对付敌人。民兵联防中队确定了3个村的联防区、30里的联防线,3个村互相支援,配合作战,多次挫败敌人的进攻。联防队规定了摆草帽、扬土、设立消息树等各种暗号,建立了山头哨、儿童哨。路玉小率领民兵中队半月内连续打了6次胜仗。1个月内和日军作战20余次,使民兵的威信迅速提高。敌人在前面村子时,后面和侧面的民兵就追打敌人的后部,敌人折回来抵御后面的民兵时,前面的民兵又返过来打,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进退不得。不久,“联防”转为“联攻”,联防线很快由30余里扩展到50余里。后来,上级将联防的经验推广到各区,民兵指挥统一、步调一致,取得了一个个胜利,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民兵队伍发展得更快,也更壮大了。
在与敌进行面对面斗争的同时,路玉小还发展“秘密民兵”,并称其为“暗进攻”。有了这种“暗进攻”,他们得以逐步向公路沿线的敌据点推进。每当接到“秘密民兵”送来的情报,他们就乘夜摸到敌据点附近向日伪军喊话,进行扰乱作战,使敌人彻夜不得安宁。第二天,敌人因疲劳且军事机密被泄露,常常被迫放弃出扰计划。
1943年,东秀庄民兵武装逐渐壮大起来,路玉小发动民兵自己动手制造武器,他在试制子弹时,曾被爆炸震得昏过去,但苏醒后继续埋头研究。经过民兵们的苦心钻研和工匠们的全力支持,终于制成了子弹。经过七八次试验和两次大的改进,又制成各种射程的炮弹,民兵中有了“炮兵”。经过异常艰苦的过程,他们不但制成子弹、落地开花炮弹、手榴弹、地雷,地雷有铁雷、石雷、罐子雷,还制造出各种爆发管、信号弹。其后又用硫磺、火药、辣子面、松香和酒做原料,制造出土“燃烧弹”和“催泪弹”,为民兵战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
东秀庄一带村庄,因为过去屡遭敌人抢劫,耕牛损失甚多,每逢春耕时节,耕牛极其缺乏。路玉小组织民兵先后从各据点夺回耕牛32头、毛驴5头,马31匹,并整顿了村里的变工组。东秀庄一村就组织起79户,分编为17个组,到秋收时全村提前10天完成收、打、藏任务。他曾进行化装,活捉了群众非常痛恨的伪村长。春耕时,群众缺少耕牛,他又通过化装到各据点侦察到敌人喂养着“官牛”,他记好那些“官牛”的特征后,带领民兵先后夺回耕牛、驴、马,分给群众使用。
1942年至1943年将近两年内,路玉小率领民兵与敌人战斗120余次,毙伤日伪30余人,捕捉敌伪汉奸9人,解救被捕群众300多人,夺回牛、驴等牲畜120多头,破坏汽路60余次。
1944年,在岢岚、五寨民兵检阅会上,路玉小当选为两县模范民兵中队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许光达亲笔写信祝贺他,并奖励他200元和一身军衣。
1944年12月,晋绥边区召开第四届群英大会,路玉小和他领导的东秀庄民兵中队荣获“特等民兵英雄”称号。
1945年初春,路玉小和他的东秀庄民兵中队配合八路军进行多次战斗。8月22日,配合晋绥军区二分区独立2旅21团和神五支队参加了解放神池县城的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路玉小参加了晋绥二分区部队,他领导的东秀庄民兵中队加入了八路军神五支队。解放战争期间,其随军南下四川,转到地方工作,曾任四川省达县行署建设局长,1982年离休,1992年逝世。
(谢音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