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逢,叫忻州之约

□刘绍英 字数:

《 文化旅游周刊 》( 2025年09月28日 第 04 版 )

2025年的盛夏,比以往年份的雨水要多。尤其在三伏天里,三晋大地几乎每天淅淅沥沥下着又轻又细的小雨,城市乡村被雨雾笼罩着,田野里禾苗绿油油、湿漉漉,好一派喜雨兆丰年的景象。

8月6日,立秋前一天,江南大学的忻州三位校友接到了山西两位校友发来的短信,说要来忻州访游,参观游览忻州古城与“中华第一关”雁门关。是啊,盛夏时节的滚滚热浪挡不住我们浓浓的校友情,在这热情奔放的季节里与校友相逢,是多么让人期待的一件事。

傍晚时分,校友一行人赶过来了。雨后的忻州清新亮丽,夜幕下的城市灯火璀璨。忻州三校友选择了很有地方特色的五寨饭店就餐。大家品尝着忻州本地的小杂粮食品,追忆着三十多年前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啊,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是江南大学把我们汇聚在一起,从此后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之路。生命是一树花开,艳过方知岁月温暖。我们转眼已毕业三十多年,青春易逝,芳华不再,但昔日激情燃烧的岁月、追求理想的情怀仍如诗如画、如梦如歌,深深地镌刻在校友们的心中。

夏日的傍晚,落日熔金,忻州古城城楼如剪影般伫立,与暮色深沉交融。校友们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沿街仿古建筑的恢宏气势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夜幕下的古楼在彩灯的映照下更显雄伟,校友们撑起“游古城展风采添活力”的红色会标合影留念,镜头记录下了我们相聚的宝贵瞬间。

夏雨、慧喜、崔岩校友与我一样,都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毕业,我们都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文跻九原,雅出秀容。忻州古城不仅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会客厅”,更是寻常百姓休闲放松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来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这儿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特色美食、非遗手作、民俗演艺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校友们还没有转完两条街道,古城让大家恋恋不舍……

第二天我们奔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去拜谒游览国家5A级风景区雁门关。

汽车风驰电掣般行驶在二广高速上,公路两旁草木葱茏。一个多小时后,我们一行人穿过雁门关隧道,来到了雁门关的山脚下。雁门关地处晋北恒山山脉西段的勾注山巅,海拔1500米以上,关城依山而建,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格局。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现有关城为明代所建,自古就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一座雄关,三边冲要,天下九塞,雁门为首。无论是匈奴的南侵,还是突厥的来犯,李牧、李广、薛仁贵、杨家将以及无数的将士,用血肉之躯在雁门关上书写了一曲曲壮烈的忠勇之歌。

校友们踏着青石板古道,抚摸着带着战争创伤的青砖,扑面而来浓浓的历史沉淀,耳旁似乎传来当年金戈铁马、响彻云霄的呐喊,抑或是将士们击鼓传唱、戍边卫国时那凄美婉转的思乡曲。气喘吁吁登高向上,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夏雨校友玩起了他的拿手好戏——现场直播。慧杰非要拉着建民在镇边祠的参天古树下合影留念。而慧喜更喜爱古朴的明代建筑,仔细研究着这些榫卯结构下规模宏伟、结构严谨、装饰精湛的独特艺术品,沉浸其中,以至于好几次掉队。

中午时分,校友们终于爬到了雁门关的最高处。极目远望,勾注山层峦叠嶂,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晋北高原此时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它兼具盛夏的绚烂与初秋的清爽,既有草原花海的壮美,也饱含江南烟雨的婉约。一行人被深深陶醉了,在漫漫雄关的高处,在季节更迭的路口,既珍藏了夏日的炽热记忆,又拥抱了秋日的澄澈期许。

按照行程计划,我们在下午时分又赶到代州古城,参观雄伟的边靖楼与阿育王塔。代县边靖楼(又称鼓楼)位于代县县城中心,为明代古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素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称。它兼具军事防御功能与历史文化价值,尤其在中国北方,民间有“代州的古楼,应州的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美誉,是响当当的存在。边靖楼楼体由砖券台基和三层四檐木结构组成,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斗拱设计精巧,梁架采用六架椽层结构,通高约30米,长约40多米,宽50多米。楼上悬挂“威震三关”“声闻四达”及“雁门第一楼”三块巨匾,其中“威震三关”匾长9米,被称为“亚州第一巨匾”。

太阳西落,金黄的阳光温柔地照射着代州鼓楼,校友们都被眼前这高大雄伟的建筑震撼了。是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在华夏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峥嵘和豪迈,如果你要问我哪里最有代表性,哪里的战斗最多,我最先想到的是中国的北方,在晋北、在雁门关、在边靖楼……

登高揽胜,眺望雁门关,南瞰滹沱河,校友们深切地感受着“紫塞滹沱固卧牛”的大美风光。

代县的阿育王塔坐落在县政府院内,我们到达那里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代县阿育王塔虽然不像五台山的白塔那样出名,但这座具有1500余年历史的佛塔,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多元的文化融合及中国佛教发展史的实物见证者地位,千百年来还是抓住了每位游览者的眼球,让世人叹为观止。围着阿育王塔近60米的塔基转圈朝拜,我们神情庄重肃穆,默默缓慢前行。大家只有一个心愿:让这次活动具有意义,让每位拜谒者不虚此行。

三十多年前,我们在江南大学设计着各自的美好未来;三十多年后,我们又在晋北高原体验着幸福的生活。日月悠长,山河无恙;故人情深,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