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生活

□彭佩

字数

《 文化旅游周刊 》( 2025年09月14日 第 04 版 )

同事张哥乔迁新居,我们应邀前去道贺。

面积不大的小户型,却装修出了别样的温情。极简的家具,点缀着灵巧秀气的摆件;古典的书架上除了厚实的书,还配上了有气质的兰草。就连墙体连接处这样细微的地方也处理得小心细致:用圆润的阳角线遮住了原有的锋芒。一切温和的元素铺陈眼前,家的感觉顿时扑面而来,立体而温馨。

临近饭点,张哥从厨房里端出了几个精致的盘碟,碟里盛装着从超市里买回的熟食。我们走到厨房门口,想要打打下手,帮忙弄点什么,却被张哥一把拦住。

“家里的厨房太小,站不下那么多人。你们嫂子的烹饪技术也不太纯熟,她总是慢条斯理的,习惯一个人弄。要不我们先用这几碟小菜对付着,喝上几杯!等着你们嫂子的热菜出锅。”张哥一边说着,一边张罗着让大家围坐过来。

酒过三巡,热菜慢慢上桌,个个品相十足,冲击视觉。夹菜入口,细细品尝,每一道都惊艳味蕾。

“就这几道菜,你们嫂子几乎提前半个月就练习上了,隔三岔五照着菜谱反复做。我说,有这个必要吗?实在不行,我们搬家时就请大家去小区外的餐馆吃,既好吃又省事儿!可你们嫂子不肯,说搬家不烧火做饭还叫搬家吗?”张哥一边举杯,一边说着。

“难道不是这样吗?”嫂子端着刚炒好的素菜走到桌边,“一个家只有沾染了烟火的气息,才会有温度。有温度的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家!”

菜有品质,话有道理,这样的饭局让人如沐春风,温度感十足。

我的一个朋友,总喜欢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即使在这个被电脑和手机“捆绑”的年代,她竟然也能奇迹般突围而出,保留了纯手工记录点滴生活的习惯。我说,其实你完全可以借助电脑和手机,那样更方便快捷,又便于保留。朋友不以为然地笑笑,说那样的话,文字便冷了下来,没有了温度。

她的话淡淡的,却让我感受到了十足的震撼,且共鸣感强烈。不知道多少次,我看着年幼时同学们送给我手写的卡片,瞬间红了双眼。而对于绚烂得无可挑剔的电子贺卡我却无动于衷。

朋友说,文字可以不精彩,可手工的记录却真真切切地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保管箱,给自己提供了回忆温暖时光的契机。

是的,手工的记录是有温度的,文字里是每一次波动的情绪变化,是彼时彼刻最本真的心绪定格。记录的目的无论是备忘还是提醒,留于纸端的哪怕是细枝末节,都是内心深处的渴求,是对岁月最真实的留驻。于是,每每往回翻看,总会在心里漾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动。

“有温度”是时下十分流行的时尚热词,不少人都倡导要过有温度的生活。那么,什么才是有温度的生活?

我想,有温度的生活无需轰轰烈烈,仅如沾染了烟火气息的家或是手写的生活记录一般,以小小的情愫便足以经营起温存而静好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