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老年餐厅构建幸福乐园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11月01日 第 02 版 )

晨雾漫过黄河岸时,河曲县128个老年餐厅的灶火已次第燃起;暮色染红文笔塔尖时,人民广场的音响又响起熟悉的二人台旋律——这方飘着饭香的土地,正用“一餐热饭”的温度与“一场欢舞”的热烈,编织着老年人最踏实的幸福网。

“年轻时做饭是本事,老了做饭成了负担。”这便是许多农村老人藏在心底的无奈。经济困难、空巢独居、高龄失能……这些特殊老年群体所面临的“就餐难”问题,曾是该县养老服务工作中的“痛点”。

近年来,河曲县把老年助餐服务当作“关键小事”来办。通过盘活村委会闲置房屋、整合社会餐饮资源、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一步步织密老年助餐服务网。如今,128个老年餐厅覆盖全县76%的行政村,1.4万名老人告别“凑合吃”,吃上了热乎、实惠、安全的“幸福餐”。

数据背后,是看得见的改变。在焦尾城村,60岁以上老人占全村人口的25%。2022年9月,村里将150平方米的村委会闲置房屋改造为老年餐厅,该餐厅可同时容纳60人就餐;楼子营镇创新推出“到店就餐+送餐上门”双模式,腿脚不便的老人只需一个电话,热饭热菜便能在半小时内送到炕头……

“花9块钱能吃3顿饭,菜做得软和,饭也热乎,这比自己凑合吃要好得多!”焦尾城村的赵云岗成了餐厅的常客,他掰着指头说:“早餐是小米粥搭配腌菜,午餐是烩菜炖豆腐,晚餐是杂粮馍就着鸡蛋汤,每一顿都不重复,而且花费也不多。”

老年餐厅并非简单的“吃饭场所”。在焦尾城村,老人们会端着饭碗围聚在小桌旁,交流今年玉米的收成情况。交谈间,常有人提议:“吃过午饭,咱们去广场跳会儿舞怎么样?”于是,午后的人民广场上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红绸子舞得翻飞,扇子面转得生风,这成了餐厅外开展的另一场“聚会”。

河曲老人从来不怕“闲”。清晨的临隩公园,太极扇舞圆弧、旗袍秀齐亮相;黄昏的文笔塔下,二人台惊艳开唱,引得围观老人纷纷跟唱;人民广场上,社区文艺队排练正酣……这些场景,是河曲县“老年服务清单”里的“加分项”。县里不仅做好餐食,更想方设法让老人“动起来”“乐起来”,依托社区广场、公园绿地,组织广场舞、戏曲等活动,开展健身操比赛、民歌二人台演唱活动等。老年餐厅餐桌旁还贴着活动预告,一顿饭的温暖,被延伸成一整天的鲜活。

“老年餐厅要长久办,老人精神头更要足。”焦尾城村党支部书记表示,河曲县将继续以助餐服务为抓手,扩大老年餐厅覆盖范围,让更多偏远乡村的老人吃上热饭;提升送餐服务质量,为卧床老人定制“营养套餐”;更要深耕“文化养老”,在每个老年餐厅配套“活动角”,添置戏曲道具、健身器材,让餐厅既是“食堂”,也是“学堂”“乐园”。

一碗热饭承载的不仅仅是饱腹感,更是当子女不在身边时,社会给予老人的一份牵挂。广场上回荡的歌声、公园里舞动的拳脚,更蕴含着河曲老人“老有所乐”的底气。这些正是对“幸福夕阳红”最生动的诠释。

(窦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