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市“一村一策”打造精品示范村振兴样板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记者乔龙飞)行走在原平市的精品示范村间,从弓家庄的蔬果飘香到北三泉的红色热土,从田家庄的葡萄藤蔓到大白水的温泉氤氲……四个各具特色的村庄,正以“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提升”,演绎着乡村振兴的“进阶密码”。
在产业发展赛道上,四个示范村“八仙过海”激活特色引擎。弓家庄村以“小蔬菜”撬动“大经济”,通过“支部+合作社+能人+农户”模式,建成497座蔬菜瓜果大棚,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村集体收入显著增长。北三泉村依托红色文旅与智慧农业“双轮驱动”,修复赵尔陆故居并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同时建成16座智能温控大棚,引入蓝莓、羊肚菌等高附加值作物。田家庄村以葡萄种植为特色,通过“四议两公开”机制盘活土地资源,构建“党建+产业”融合模式,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大白水村则借力“大营温泉”资源禀赋,发展康养休闲产业,成为智慧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
乡村建设的“原平实践”同样可圈可点。弓家庄村创新“五动”工作法,发动党员群众清理垃圾2000余吨,完成雨污管网改造500余米,铺设柏油路实现“户户通”,昔日脏乱差的村庄蜕变为“省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北三泉村实施“红色美丽村庄”工程,修缮古街巷、建设将军广场,配套集中供暖和污水处理系统,并通过“笑脸墙”“积分兑换机”等载体,将宜居环境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田家庄村推行“智慧化垃圾管理”,设置二维码分类投放系统,村民扫码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形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闭环体系。大白水村则聚焦基础设施升级,通过“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等创新服务,优化乡村公共空间布局,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治理创新如春风化雨浸润民心。北三泉村首创“三级积分制”,将环境卫生、志愿服务等量化为积分,通过“智慧乡村”系统实现实时管理,推动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弓家庄村以“全科网格”为抓手,建立党员环境卫生责任区,通过五支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年均开展健康义诊、文化展演等活动50余场,惠及村民2000余人次。田家庄村深化“四议两公开”制度,细化村级事务六大环节,设立意见箱和“三务”公开栏,村民参与决策率提升至90%以上,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大白水村则探索“统种共富”模式,通过村集体统筹土地、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规模化经营,带动农户增收,多元共治的格局日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