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耕读学校欢乐多
◆刘金海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8月13日 第 06 版 )
那日,我们几位同学相约回到牧马河畔的母校——庄磨中学旧址寻访。昔日校园迷人的景色和欢乐的学习劳动生活画面又浮现在眼前。
我们的校园美丽和谐。一进校园,迎面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两侧是高入云天的钻天杨和婀娜多姿的垂柳。地上绿草如茵,像一个个小精灵,默默无闻地点缀着我们的学校,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欢腾跳跃。微风吹来小草轻轻摆动,好像在跟同学们招手微笑。
学校是学习的乐园,知识的海洋。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校园时,我们伴随着阵阵微风,舒心地背诵着英语单词,快乐地吟唱着诗词美文。在这优美温馨的环境中,校园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明快,而我们的记忆力更是出奇好。那是收获知识的喜悦,更是一种激励我们进取的力量。
上午被阳光照得明亮的教室里,传来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做作业时齐刷刷的写字声,让人陶醉。多么像一组组跳跃的音符,奏响那个时代最美少年的心声。
我们学校名师云集,各具风采,为学子们点亮心灯,带来知识与快乐,也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讲语文的陈老师,温文尔雅,文学底蕴深厚。他引经据典,解词释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开课到下课铃声响起,如果完整地记录下来,那就是一篇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的好文章。教数学和几何的田老师,似乎很有学问,讲课从不带教材,只带三角板、圆规和粉笔“三件套”,在讲了数学或几何定义公式后,直接在黑板上出题,边想边写,一道应用题很快就呈现在黑板上,字迹工整大气,让人一目了然。他讲课干净利落,吐字清晰,中间还不忘来个小幽默,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几何课讲活了。从英国剑桥大学留洋归来的成老师教英语,因为教材简单,他就尽力给我们拓展内容,着重教词汇、语法。一堂英语课下来,同学们收获满满。
每天上午10点开始课间操,教体育的张老师带领同学们做广播操,不用麦克风,声如洪钟,音质清晰,指挥自如。下午两节课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同学们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你追我赶,打闹嬉笑,篮球排球你争我夺。每天下午的篮球场上,围观的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一次我们十班与九班进行拔河比赛,我用力过猛摔倒了好几次,最后前面的同学把我的鞋踩住了,我用尽全身力气往出拉,结果鞋带也被拽断了,鞋也脱掉了,即使这样我也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我们赢了。光着脚还蹦啊跳啊,庆祝胜利的欢呼声响遍了整个操场。
庄磨中学也是一所耕读学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是学生的一项主要课程。我们在劳动中感受到了无限乐趣。
1965年秋天,学校利用放假时间组织学生到观沟村进行“三秋”大会战。地处五峰山南麓的观沟村,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秋收任务艰苦繁重。男同学们争先恐后,肩挑人背,行进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女同学们也毫不让步,拿起镰刀冲向地块,弯腰割起谷子、豆子。农业生产劳动不同于教室上课,虽然苦累疲倦,但同学们却一点也不厌烦。白天在地里劳动,渴了饿了,有紫色的山葡萄、深红的野酸枣、黄色的沙棘果、甘甜的山泉水。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在学校难以吃到的“野味美食”。
劳动间隙,师生们还用猜谜语、唱山歌、讲笑话、学鸟叫等形式进行娱乐活动,以解除疲乏,愉悦心情。
傍晚,我们坐在村头欣赏山村美景。大山的环境实在太美了!秋高气爽,红叶满山,山鸟鸣啾,山泉潺潺。
晚间休息,同学们还不忘深入农户家庭,听老红军讲过去的战斗故事,听老村长讲村史。这为我们单调的劳动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也是我们劳动锻炼之余,难得的思想教育方面的收获。
几十年过去,这一幕幕仍历历如昨。它既是人生中一段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是一笔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