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英雄”巩新维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7月30日 第 05 版 )

我的祖上世代农耕,住在黄土高坡大山深处。外祖父母同样家境贫寒,居于同村山梁上,有两子一女,长子巩新维即我的大舅,1947年3月壮烈牺牲,年仅19岁。

我的家乡蒲阁寨始建于北宋年间,距离县城八十余里,据记载北宋时杨家将曾屯兵于此,因沟里长满蒲草,故起名蒲阁寨。这里为交通枢纽之地,自古兵家必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大举进犯华北,随着11月2日忻口战役结束,日军长驱直入占领忻县县城,南下直逼太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西忻县建以三交、蒲阁寨、奇村为中心的据点,企图长期进行控制封锁。

蒲阁寨是晋绥边区的门户,在宁武、静乐、崞县的交界处。1942年8月,日寇纠集伪军共200余人,占领了蒲阁寨,北坡山顶建了两座碉堡及岗亭等设施,西驻日本兵,东驻伪军,中间设一木板吊桥通道,由日本鬼子控制。日伪军在方圆十五公里的各村建立“维持会”,发“良民证”,妄图切断边区与延安、边区与边区之间的联系,蚕食根据地。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根据地人口骤减,道路被封锁,边区经济条件差。晋绥分局传达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全面部署反“蚕食”斗争和整个对敌斗争。

晋绥六分区与忻县行署很快制定策略,武工队进驻蒲阁寨东边的高家庄村,由各村把党员、民兵、积极分子秘密组织起来,充分发动群众。制定具体措施摧毁“维持会”,抓汉奸、埋地雷、摸哨所、撒传单、放冷枪、割电线,破坏敌运交通要道,破路挖壕沟11次,把三交、奇村、蒲阁寨据点彻底断开。

蒲阁寨村的年轻人都涌现出来,参加民兵组织,跟着他们的队长巩新维学打枪,学造地雷。当时巩新维是九村联防中队长,头脑机灵,枪法精湛,对各种地雷钻研深究,父母知道他是闹革命、打鬼子,也从未埋怨。

蒲阁寨村在支部书记的安排下,可靠群众做眼线,学生、儿童都参与,尽快肃清汉奸。一天,一个小孩看到偷偷摸摸回到村里的汉奸“疤虎科”,告诉了父母。村支部即刻采取果断行动同时直接上报武工队。当天夜里,熟悉本村环境的巩新维队长带着两位民兵,直奔“疤虎科”家,外围有三名武工队员守候“。疤虎科”家家门紧锁,蜘蛛网挂门,巩新维第一个从土墙上跳到其姐姐家,敲开门说是查户口,煤油灯点亮后,没有发现明显破绽。奇怪了,“疤虎科”会躲到哪里?脑子反应快的巩新维左顾右盼询问几句话后,猛然发现地上摆着四双鞋,三口人四双鞋?狡猾的“疤虎科”早已蜷缩到被窝里,巩新维大喝一声,一把揪起连衣服都不敢脱的“疤虎科”,与武工队员深夜把他带到了村东距鬼子炮楼有五里多的深沟底,由武工队代表边区政府执行枪决。小孩们传唱歌谣:

民兵队长巩新维,

心灵手巧造地雷。

带人爬墙捉汉奸,

胆大夜黑不怕鬼。蒲阁寨鬼子据点断粮、断水、断柴禾,一周后,敌人无法生存,1944年4月11日夜沿山路撤逃,而八路军忻崞支队部分兵力、武工队、民兵、群众织成了天罗地网。4月12日早,蒲阁寨围困决战打响,巩新维带领民兵,在炮楼下面埋下20斤重的大地雷,当场炸死四个鬼子。三交据点前来接应的400多敌人,被我军兵民分段包围,打得措手不及,敌伪死伤大半。占据蒲阁寨近二十个月的日伪军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据点被焚烧捣毁。据吕正操将军回忆录:“蒲阁寨是晋绥边区使用地雷的开端,初试锋芒,就很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1944年6月5日,晋绥边区行署、晋绥军区司令部联合通令,嘉奖围困蒲阁寨敌据点有功人员,指挥员刘笃庆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同年底,晋绥边区在陕西神府县召开第四届群英大会,忻县(西)有6名民兵英雄参加,巩新维位列榜首。爆破大王巩新维被评为“民兵英雄”。《晋西大众报》在显著位置登载了巩新维的英雄事迹。第四届群英会后,军区与行署召开了3000多人参加的祝捷大会,庆祝这一胜利果实并广泛交流学习此次战斗的经验。

巩新维还带领民兵在忻静公路搞“大爆破”运动战,挖壕沟、埋地雷,炸得日军人仰马翻,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日军投降后,他被调到县委武委会工作,领导民兵继续开展斗争。

蒲阁寨围困战取得彻底胜利后,老百姓回到自己的家园安居乐业。时值农历三月,正是春耕季节,村民忙着给地里送粪施肥,刨禾茬翻地,准备在谷雨前播种,可是有一件事给村民带来了困扰。原来日本人在炮楼上喂养着两条大狼狗,甚是凶猛,鬼子逃走时带走一条,另一条在村西大山沟里饿得乱叫,不时出现在村中。大狼狗的出现破坏了春耕生产,上级指示“春耕前对大狼狗采取消灭行动”。

村里人很是担心,等着边区开会的民兵队长巩新维回来收拾这条狼狗。三天后,巩新维回到村里,即刻为处理大狼狗一事做准备。他对地形地貌摸底后,知悉狼狗活动规律。这天半夜,巩新维头缠干毛草,潜伏在河达沟对面的水坑内,正好眺望对面。黎明时分东方泛红,巩新维发现大狼狗在山顶酣睡,他抓住时机,一声枪响,大狼狗被消灭了。

1946年初,在晋绥边区六分区武委会工作的巩新维被编入八路军序列,派往内蒙古托克托县五十家子村兵工厂工作。1947年3月20日,巩新维带领新战士在研制大型子母地雷时地雷爆炸,为掩护新战士壮烈牺牲。

巩新维生于1929年3月,原名巩新未,他牺牲后,考虑到家中外祖父与外祖母身边仅我母亲一人,第二年连同烈属证、抚恤金,县政府交与我外祖父。1963年正月,由巩新维的表哥、寨底村沈玉联前往托克托县五十家子村运取遗骸,其时我的大舅已牺牲16年。我的表舅沈玉联比大舅长11岁,军人体质,有养马匹的经验。玉联表舅在村委、区委开了介绍信,政府配备给一匹战马,从蒲阁寨出发,走山路、绕小道、驻驿站,一个月才赶到托克托县,在当地民政部门帮助下,在五十家子村旁掘土挖出烈士遗骸。乡亲们把鸡蛋煮熟,熏鸡、玉米饼给表舅带了一口袋,表舅晓行夜宿,驮上烈士遗骸,原路返回,行程千里。我的大舅巩新维被安葬于村西十里芦野坪沟顶。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追忆烈士先驱,心潮澎湃,作诗一首。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烈士精神。

七绝·咏烈

清风冷月葬孤丘,

烈士长眠浩气虬。

往日烽烟铭赤胆,

长歌奋笔绣鸿猷。

(谢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