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劳武结合”经验的特等民兵英雄张初元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6月25日 第 07 版 )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忻州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救国的洪流,他们出人出力出钱出粮,参军参战,浴血奋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们中间,涌现出郭继成、刘子干等一大批抗日英烈和张初元、路玉小、邢四娃、樊金堂、赵正午等众多英模人物和传奇英雄。他们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光耀千秋。

晚报今起开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忻州抗战英模谱》专栏,讲述抗战英模的故事,重温那些峥嵘岁月,重现那些感人场景。

“劳武结合的张初元,他家住在宁武县,生产和打仗结合起,晋绥边区美名扬,他对革命认识真,毛主席思想贯得通,帮助穷人翻了身,他把群众团结紧……”这是抗战时期流传在晋绥边区一首叫《唱张初元》的民歌。为什么要歌唱他?因为他首创了“劳武结合”抗日斗争的宝贵经验,被评为晋绥边区特等民兵英雄。

张初元,1913年6月10日出身于宁武县旧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的童年可以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9岁起给财主放牛,10岁当口袋匠徒工,11岁当雇工、下煤窑,受尽了地主、把头们的欺凌和压榨,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样的苦日子一直熬到27岁,即1940年,张初元毅然脱离苦难的生活,投入抗日行列,开始走向新的人生道路。就在这一年他参加了旧堡村“农救会”,率先成立宁武县旧堡村抗日自卫队,并任队长,次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起,历任本村民兵自卫队长、武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在抗战期间,他首创著名的“劳武结合”对敌斗争经验,曾参加晋绥边区第三、第四两届群英会,被评为边区特等民兵英雄(第一名)和特等农民劳动英雄(第一名)。新中国成立后,张初元于1950年出席全国群英会,并参加了国庆观礼。1960年出席全国民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他的一生中,曾荣幸地被毛主席接见过7次。1984年离休后,老英雄被宁武县关工委聘为老干部报告团团长、校外辅导员,多次通过电视向全县人民作报告,每逢“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和县乡培训党员、集训民兵之时,都被邀请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985年,他应邀进京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大会。他平常勤俭朴素,廉洁自律,教育子女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全家三代人中有1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3人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被评为“艰苦奋斗世家”,他的事迹多次登载在《华北民兵》《山西日报》《支部建设》《忻州日报》等10多种报刊杂志上。

抗日战争时期,从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到抗战大反攻前的1944年春,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最艰难困苦的阶段,晋绥根据地宁武地区的对敌斗争更是艰苦卓绝。1942年5月,日军侵占宁武二区石家庄,设立据点。6月,又进占细腰村,疯狂推行“治安强化”和“蚕食”政策,致使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对敌斗争异常复杂艰巨。年内,旧堡村被日军“洗劫”了3次,抢走牲畜、粮食,烧毁房屋,群众蒙受了很大损失。一些地主老财为了自身利益,开始活动,意欲成立“维持会”。民兵队长张初元带领群众反“维持”,并发动群众参加民兵组织,实行武装自卫。

1942年12月,中共晋绥分局学习贯彻刘少奇介绍苏北盐阜区经验的报告,将报告全文下发各地、县,根据不同情况参照执行。中共晋绥六地委认真研究了报告,决定在宁武进行发动群众、组织民兵的试点工作。中共宁武县委书记邓照明立即召集县委全体委员学习讨论报告,并研究制定了试点工作计划,配合专程来宁武实施试点工作的六地委副书记兼行署专员秦仲芳,在宁二区的新屯堡村(今新堡)和旧堡两村,开展了试点工作。旧堡村因工作基础较差,群众发动不够充分,决定由秦仲芳、邓照明和县抗联主任张承武进驻开展工作。工作中,邓照明发现雇农出身、放过羊、下过煤窑的张初元头脑清醒,看问题尖锐,虽不识字,但说话很有条理,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便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决定让他在斗争中提高工作能力,由他带领群众同地主面对面地进行说理,使地主退还了多收的租粮。张初元担任村武委会主任兼民兵队长,立即组建了一支由精干小伙子组成只有两颗手榴弹的民兵小队。1943年正月初二破晓时,张初元带领民兵在蚂蚁岩伏击了进山抢粮的日伪军,用仅有的两颗手榴弹击伤日军2名。旧堡村民兵小队首战告捷,受到上级表扬,区里奖励了1支冲锋枪,又从分区司令部领回小口径步枪,外加子弹20发、手榴弹9枚。

春耕时节,张初元组织民兵日夜轮流站岗放哨,保卫春耕。但民兵站岗放哨为了大家,自己的地种不上怎么办?在县委书记邓照明等领导指导下,张初元决定召开群众大会,商议解决的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民兵放哨打仗保卫老百姓,误下的工大家补。意见统一后,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把全村民兵和群众组成12个混合变工组。民兵掩护群众生产,民兵误下的工由变工组负责承担,民兵完成战斗任务后仍然回到变工组劳动。民兵们提出“不让敌人抢去一头牛”,变工组则保证“不荒民兵一亩地”。这样就使战斗的民兵组织与生产的变工组织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劳武结合的基础上,他们又创造了民兵联防作战形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旧堡和周边新堡、刘家山等村地处宁二区抗日根据地前沿,是敌人侵扰抢掠的重点。民兵以村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协调配合。因此,在旧堡民兵队长张初元倡导下,新、旧堡和刘家山民兵组成了互相支援、互为掎角,联合防御、联合作战的联防作战体系。由参加联防的3个村的民兵队长组成联防指挥部,选出1名主任,联合作战时统一指挥各村民兵。若战斗在某村进行,则由熟悉地形的该村民兵队长指挥。同时,各村还具体划分了防卫区域,明确了联络方式。负责监视敌人动向的值勤民兵若发现敌扰,即派民兵送信或用旗帜、小树联络。经过两次联防作战,他们及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制定了联防纪律。首战是旧堡、新堡民兵埋伏在两座山头上,当七八十个进山抢粮的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两座山头同时开火,当场击毙伪军2名,不摸虚实的敌人顿时乱作一团,把抢来的耕牛和驮着麦子的毛驴、骡子扔下,仓皇逃窜。

之后,他们又打了几次联防战,保卫了夏锄、秋收。其间,旧堡民兵还配合35支队7连在细腰据点附近,打了场“引蛇出洞”、军民联合作战的成功战斗,俘获日军5名、伪军18名,缴获步枪23支,旧堡民兵也缴获三八式步枪2支。

1943年,旧堡民兵共参加大小战斗17次,打死打伤日军2名、伪军7名,俘获日军1名,缴获步枪8支和部分手榴弹、子弹等,保卫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大门。粮食也获得大丰收,只有42户、100多人的旧堡村,仅公粮就缴纳30多石,超额完成了任务,这都得益于“劳武结合”的推行。

1943年10月,在县委召开的全县干部会议上,县委书记邓照明充分肯定了劳武结合的经验,号召根据地各区村学习推广劳武结合。同月,中共晋绥六地委、晋绥第六军分区在铺上村召开宁武工作汇报会,就发展和推广劳武结合作了重要指示。中共晋绥分局及时总结张初元劳武结合的经验。1944年1月7日,晋绥边区召开第三届群英大会,被选为宁武县劳动英雄和民兵英雄的张初元出席大会,并被边区评为特等劳动英雄。中共晋绥分局书记林枫亲自授予张初元锦旗,上面绣着“奖给劳武力结合的特等模范”字样,还奖励步枪1支,大犍牛1头。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发出学习“敌后劳动英雄张初元同志”的号召。随着抗战转入反攻阶段,张初元不断完善旧堡村“劳武结合”的经验。晋绥分局决定,在全边区推广张初元“劳武结合”的经验。张初元还被延安《解放日报》誉为“劳力与武力结合的范例”。第三届群英大会后,旧堡的劳武结合又有了新发展,他们积极响应“全民皆兵,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及时纠正了农会干部只管生产、民兵干部只管打仗的单一倾向。已经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的张初元,把民兵单一的爆破练武扩展成全民的爆破练武活动。以变工组为单位成立了爆破组,把专事生产的变工组同战斗的爆破组结合起来,连妇女、儿童也积极参与其中。

开始时动员群众筹款买地雷,但由于“挤敌人、反扫荡”所需地雷甚多,筹款买雷行不通,他们便土法制雷,用铁壶、瓷瓶、瓦罐等装上土制炸药,照样可以爆炸杀敌。斗争中,他们利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石头制造石雷,大摆石雷阵,炸得敌人闻风丧胆。全村百余人中,就有28人学会了造爆发管,53人学会了埋雷。特别是妇女们更细致,她们用牛蹄子、鸡爪做出的伪装,更易使敌人上当。他们在河滩边、大路上、山腰里,到处挖雷坑、埋地雷。

1944年,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旧堡民兵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经常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从2月至4月,旧堡民兵多次进行毁桥、破路、割电线等行动,切断了石家庄、细腰据点敌人的运输补给线,致使无法生存下去的日伪军从石家庄、细腰据点撤退。

旧堡民兵和群众在张初元带领下始终保持高度的战备状态。为防备敌人的偷袭,他们在紧张的备战中突击秋收。张初元把全村分为8个抢收、抢打小组,全村男女老少全部参加。每个组都有明确分工:谁割、谁背、谁打、谁藏、谁翻地,做到割完一块地,就把地翻耕过。每天天一亮,集合钟声一敲响,全村男女老少组成队伍奔向地里,每个人把行李带上,随时准备转移,民兵带上武器,随时准备战斗。晚上,民兵放哨查户,埋好地雷,把村内外严密封锁起来,不仅防止敌人偷袭,也使敌人不敢随意行动。旧堡村成为劳力与武力高度结合的典范。

1944年3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敌后农民的道路——战斗与生产结合起来》的社论,称张初元在民兵组织上进行了一次革命。贺龙司令员高度评价:“有了劳武结合这个好典型,抗日根据地的棋子就活了,棋子一活注定抗日战争必定胜利。”晋绥分局认真总结和推广这一经验,掀起学习张初元“劳武结合”的运动。“劳武结合”经验不仅在晋绥边区推广,还在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推广。从此,张初元的模范事迹在晋绥边区乃至全国各地广为传颂。

1944年12月,张初元光荣地出席了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被选为边区特等民兵英雄(第一名),这是张初元在连续两届群英会上获此殊荣。

解放战争中,张初元率领民兵搞土改,分田地,大力发展生产,积极支前参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国解放后,张初元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7年2月5日,老英雄离开了人世。他的模范事迹和感人故事在忻州、山西乃至全国广为传颂。(谢音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