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愁清风遥寄追思意

 王 晟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4月02日 第 01 版 )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4月4日我们将迎来清明,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梨花风起正清明”,此时节,桃花绽放,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风轻雨润处处给人清新明朗之感,“清明”由此得名。

古人把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开始出来活动,随着雨水增多,彩虹也随之出现。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时节,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在快速回升,雨水也逐渐增多,正是种植庄稼的好时节,忻州大地一片繁忙的春耕图景。田地间、大棚里,农民们不负春光、抢抓农时,伴着汗水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期盼着秋日迎来金黄色的硕果。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陆游的《春日绝句》中道出了清明节插柳的习俗。家家在门前挂上柳条,有的人还要在头上插上柳枝。插柳于户,可以驱邪祈福,戴柳于首,寓意留住青春,蕴含着人们对平安健康生活和美好幸福未来的殷切期盼。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由于清明节在传承过程中融合了寒食节的习俗,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南方,部分地区清明节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外表青色,一般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莲蓉等馅料,滋味清香甜糯,是春季的时令小吃。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充满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为逝去的亲人献一束花,敬一杯酒,也向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尊严、用宝贵生命换来百姓安宁的英烈致敬。不忘先祖、不负先烈,绵延不息的怀念与敬意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永存,化作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记者 王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