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3月19日 第 02 版 )
《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市场与口碑双重“神话”;宇树机器人扭着“赛博秧歌”登上春晚舞台;外国游客“中国游”邂逅首个“非遗版”中国春节;中国灯会亮相国外,吸引世界目光。
2013年至2023年,我国累计出版文学图书超过57.6万种,累计生产电影9300多部,网络文学活跃作者累计创作作品上千万部……文化原创力的“一池春水”掀起层层浪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将创作扎根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推出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奋力攀登。
任何创造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个时代富于原创力的要素,总要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捕捉。《山海情》《人世间》等之所以热播,是因其生动刻画了时代浪潮下中国人物质生活的改变和精神世界的成长。“尔滨热”抓住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靠打造冰雪旅游超级IP和“全民宠客”式服务硬核出圈。“村晚”“村BA”一头连着广大农民的文化热情,一头连着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生机,悄然重塑当下的文化版图。只有将文化创造融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嵌入改革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致广大而尽精微,持续汲取原创力量。
文化原创力往往在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交流碰撞中生发,离不开创作者的理想与追求、情怀与魄力、灵感与创意,也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社会环境。文化强国建设的未来要靠青年挑大梁,要为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激发他们求新求变的渴望,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与体验注入原创,形成独特的文化表达。
面对关于文化原创力的提问,DeepSeek这样回答:“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化原创力的未来可能在于人机协同的‘增强创造力’,即人类提供价值判断与意义框架,机器实现组合创新与超维运算。”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我们要积极拥抱、善于用好,推动其在文化创作设计、内容生产、传播体验等环节的赋能应用。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原创的滋养。当文化原创力竞相奔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以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屹立于人类先进文化之林。
(谭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