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高手在民间》之
“伯乐”有根“金手指”
郭剑峰 冯晓磊 赵菁 字数:
《 忻州晚报 》( 2025年03月12日 第 03 版 )
邢洪瑞在冲刺
陈骏安在比赛中
齐教练指导队员
“无体育,不实验”
齐富德教练从教36年“齐家班”大聚会
63与500+
100米11秒2,800米2分3秒7,立定跳远2.92米,挺举40次。
去年4月,在山西省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中,忻州实验中学考生于自强4项得分99.75,刷新山西体育高考总成绩纪录。
同年7月,在中国田径协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资格赛上,实验中学学生邢洪瑞,在100米比赛中以10秒76打破山西省中学生10秒80的纪录并夺得北部赛区冠军;在200米比赛中以22秒24打破山西省中学生22秒39的纪录;在有他参加的4×400米比赛中,实验中学代表队以3分21秒81打破山西省中学生3分24秒90的纪录。邢洪瑞,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跑得最快的“忻州飞人”。
在稍后进行的山西省田径锦标赛上,实验中学学生陈骏安连夺400米、800米金牌。
从2002年至今,忻州市历届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均为实验中学,从无例外;实验中学代表忻州市参加历届全省田径运动会,从无例外。
北京体育大学是中国体育界的最高学府。2024年北体大从山西招生35人,同年清华从山西招生200人,北大从山西招生67人——考取北体大的难度可想而知。从2004年至2024年,实验中学共有27名学生考入北体大。
……
发现、训练这些体育人才的忻州实验中学体育教师齐富德,大学毕业先在定襄中学执教9年,培养63名弟子考取北体大、北师大、陕西师大等院校的体育专业;从2002年至今的22年间,实验中学“齐家班”共有500多名学生被各大院校体育专业录取。
体育是个特别讲究天赋的行当。但天赋这东西,没有被发现之前等于零。错失“伯乐”,只能“泯然众人矣”。退一步说,天赋即便被发现了,在忻州这样的小地方,还得有幸遇上名师。
齐富德担任中学体育教师37年,没有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从他眼前滑过。他有自己独到的训练理念和一整套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在他手下,有天赋的学生潜能被激发,天赋发挥到极致。齐富德不仅是“伯乐”,关键是这“伯乐”还有一根点石成金、雕璞成玉的“金手指”。
现实生活中,体育教师经常成为被调侃的对象。有人闹了笑话,别人就会说,你的语文(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当年毛主席寄语青少年要做“三好学生”,把“身体好”摆在第一位,但体育课事实上却一直被视作“副科”。这些年来,对“校园安全”的强调无以复加,导致体育老师不敢放手去教,学生不敢大胆去练,青少年身体素质普遍下降,集会、军训时学生当场晕倒的事情时有耳闻。
而在忻州实验中学,体育被放在特殊重要的位置。实验中学有句化用NBA著名广告语“无兄弟,不篮球”的教育格言——“无体育,不教育。无体育,不实验”。也正因为“无体育,不实验”,实验中学给了体育教师齐富德充分施展其才能的平台,齐富德与实验中学“双向奔赴”,齐老师与学生互相成就——这是实验中学的幸运,也是齐富德本人的幸运,更是实验中学学生的幸运。
现在的中小学,太需要齐富德这样的体育教师了;现在的中小学,也太需要为齐富德这样的体育教师提供用武之地了。
像“阿甘”一样奔跑
齐富德上学时,惟一爱好就是跑步。事实上,当年也只有跑步的条件,还免不了被母亲数落——因为跑步,比别的孩子更费鞋袜。
1966年,齐富德出生在定襄城内南关村。小县城的“60后”,童年、少年时期父母还在为如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发愁,无暇顾及孩子的其他需求。少年齐富德打发时间、娱乐自我的惟一途径就是跑步。他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从家跑到学校,从学校跑回村,冬天嘴里冒着白气跑得满头大汗,夏天清风从耳边呼呼吹过。阿甘酷爱跑步,影评家解读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少年齐富德沉迷奔跑,上大学后才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因为有跑步特长,齐富德就读定襄中学后被选拔到学校田径队。越野赛年年夺第一,还担任了田径队队长,3年后考入山西大学体育系。学了《运动生物学》后,齐富德才恍然大悟:人奔跑时大脑会释放两种激素——血清素和内啡肽。随着这两种激素的释放,跑步者就会感到很舒服……
1988年,齐富德参加第六届山西省大学生运动会,获5000米第二和10000米第三。那年夏天,他还作为体育专业优秀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记得:“我热爱跑步,也喜欢做教师。我愿意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绝不改行。”
毕业后分配回母校,齐老师在第一本训练日志的扉页上写了8个大字:“科学训练,严格管理”。
多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奉行“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正因为这“三从一大”,中国运动员才能在亚运会、奥运会上斩金夺银。但“三从一大”也带来一些问题,练得太猛太狠,导致运动员的身体遭到损伤。比如排球名将郎平25岁退役,其时膝盖的磨损程度已等同于老年人。与“三从一大”类似,学校体育训练也一直强调“科学管理,严格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当学生时,老师说咋练就咋练。现在当老师了,齐富德把“科学管理,严格训练”8个字琢磨了个透。齐老师认为,体育训练首先是一门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单纯强调“严格”就不是科学的做法。不讲科学的“严格训练”,只会南辕北辙甚至适得其反。他把推行了多少年的“科学管理,严格训练”改成“科学训练,严格管理”,看似只是调整了一下词序,其实从根本上反映了思维的突变和理念的进步。
“三从一大”也好,“严格训练”也罢,其实都在强调训练时要有大运动量。齐老师认为,运动量无所谓大小,让学生更多的肌纤维、肌肉群参与运动才是硬道理。
刚从教那几年资讯不发达,他便特别留意《中国体育报》一类报纸和期刊。有回看到报纸上摘译的一位美国运动专家的文章,其中一句话对他深有启发:人体肌肉温度每增加1℃,则运动能力提高13%。训练或比赛前的热身,以前认为其功效主要是拉开肌肉,防止运动中扭、挫伤。了解到这一“前沿信息”后,齐老师便刻意延长学生训练和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时间——几组徒手操,几组拉韧带,穿插几组慢跑、曲背,反复进行,重大比赛前一般要“热身”40分钟以上。起初有学生不理解,后来一对比成绩才心悦诚服。
只有科学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热爱跑步,也喜欢做教师”的齐富德站在事业的起跑线上,一骑绝尘。
“伯乐相马”
齐富德在定襄中学任教时,除了起早搭黑训练自己的队员,还经常到县城各学校观摩体育课,意在提前发现堪可造就的“好苗苗”。哪所学校开运动会,定中的齐老师更是不请自到。
1992年秋季开学,定襄二中召开校运会。女子400米的比赛开始后,主席台上的齐富德看见一个梳着长辫子的小姑娘,跑过弯道时跑姿轻盈、步伐很大,特别是“脚底板”的动作干脆利落。齐富德跑到终点,径直走到姑娘面前仔细端详。只见女娃身体比例特别协调,再瞅腿脚,踝关节很细,不由暗喜:“真是个练短距离的好材料!”带姑娘来到田赛场地让她做了几个立定跳远,已然心中有数。
“叫个甚?“”于小燕。“”上几年级?”“初三。“”能考上高中吗?”姑娘双手揪着辫梢一脸羞涩嗫嚅道“:怕考不上。”齐富德拍拍姑娘肩头“:中考后你到定中找我。”
中考成绩出来,于小燕果然没有达线,齐富德力主“特招”。报到那天,齐富德把于小燕叫到办公室说:“拍几张留辫子的照片留作纪念,拍照后就把辫子剪了!”
于小燕身体条件好但力量不够,齐老师指导她练杠铃上力量,同时侧重加强心肺功能的训练。小燕不仅能吃苦,还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师徒二人便越发投缘,训练、比赛成绩突飞猛进。1994年夺得山西省田径锦标赛400米冠军,后来顺利考上北京体育大学。工作几年后出国,现在美国一所中学教英语。
问齐老师:“在美国哪个州?”齐老师直挠头:“可‘圪料’的个名字,我现在打电话问问!”
视频接通,二人通话语气随意熟络,显然是经常联系。齐富德问在哪个州,于小燕嗔怪道:“齐老师你可真是老了,跟你说了多少次总记不住!新罕布什尔州!”
若单论文化课成绩,于小燕考不上定襄中学,其人生轨迹大概率脱离不开定襄。遇见齐老师后“,人生无限可能”。
1998年,齐富德被借调到忻州市体校担任田径教练。这天周日,几组训练完毕,齐教练瞥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场外模仿体校学生冲刺,跑起来频率很快,摆臂自然。走到场边问:“小朋友叫个甚,在哪上学?”女孩调皮地吐吐舌头:“不告诉你!”说完就调头跑开了。
小女孩不知道,她胸前的校徽已经告诉了齐教练答案:长征路小学。
周一上午,齐富德来到长小。第二节课下课铃一响,只见昨天见到的女孩冲出楼道第一个跑到操场,双手一托就蹿上水泥乒乓球台,在台子上蹦来蹦去。齐教练将女孩带到操场,掏出秒表,让她跑了几个30米冲刺。跑完测脉搏,心率每分钟160次。5分钟后再测,降到120次。
人剧烈运动后,心率迅速提高。短时间内降下来,说明心肺功能强大,这是一个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先决条件——如果女孩5分钟后心率还是140次左右,尽管看上去身体条件很好也只能放弃。
找班主任了解到女孩叫张照彤,父亲在市委大院工作。齐富德一怔,干部家庭?怕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练体育。但遇此良材美质,好歹总要一试。在班主任陪同下上门,来到门口听见屋里传出钢琴声,齐富德心中更加忐忑。进屋说明来意,没想到孩子的父母表示坚决支持。齐教练把小照彤带到体校,利用周六、日训练孩子主攻跳高和100米。半年后,带她参加在介休举办的山西省少年分龄赛,取得本年龄段最好成绩。
照彤小学毕业升入忻州五中。齐富德观摩当年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翻看秩序册没有看见忻州五中张照彤的名字,心下纳罕——按说她应该代表五中参赛。2001年齐富德调到实验中学后,某日街头偶遇照彤的父亲,急切询问孩子的现状。张父说孩子也想继续训练,可学校没有条件。齐富德说可以把孩子转学到实验中学,双方一拍即合。
转学后跟齐教练训练半年,张照彤代表实验中学参加忻州市“五环杯”田径运动会,轻松夺得100米、200米冠军。高中二年级时提前参加体育高考被北体大录取,现在北师大附中任体育教师。
1998年秋,忻府区举行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齐富德担任总裁判长,发现了忻府区东楼学校的张燕和忻州七中的周淑慧。
张燕参加400米决赛只跑了第七,但在齐富德眼里,她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身体动作特别协调,潜力巨大。张燕被特招到实验中学后跟齐教练训练3年,在高考体育专业测试中400米成绩56秒9,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总成绩全省第一,被北体大录取。
周淑慧在1500米比赛中取得第三。齐富德在终点观察:别的孩子冲刺后小脸憋得通红,蹲下来大口喘气,有的近乎虚脱,在别人搀扶下踉踉跄跄。只有这周淑慧神色如常,行若无事。特招到实验中学后,在齐教练指导下,训练、比赛成绩一直稳步提升。
当时参加体育高考,学生可报考两所以上院校,体育测试须在所报院校进行。周淑慧报了陕西师大和北体大,先到西安参加陕师大的测试。首测800米,小周就以2分12秒打破陕西省大学生纪录。测试现场不许带手机,齐教练中午回到宾馆一看好几个未接电话。回拨,对方是陕西师大体育学院院长。院长连声说:“中午请齐教练和周淑慧吃饭!别的项目别测了,别的学校也别测了,周淑慧我们要定了!”
“齐伯乐相马”故事多多,篇幅所限就此打住。
“训练秘籍”
2001年,实验中学“挖角”齐富德。校领导让他开条件,齐老师提出三条:一,解决住房。二,尽量不开会。三,尽量不监考。领导一怔,齐老师说我每年、每月、每天的训练计划都是提前定好的,不能因为开会和监考打乱我的计划。领导大喜:我们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
采访齐老师时,看到他24年写就的几十本《训练计划》《训练日志》,不由肃然起敬。
这一摞本本,有大如A4纸的软皮本,有小如记者捧在手里的采访本。因为经常随身携带,不少本本的人造革封面斑驳起皮。每个本本用黑、红两色笔写得满满当当,不少页面还有齐老师手绘的“简笔画”——举杠铃、起跑、接力跑、半蹲卧推、负杠顶膝等表现各种技术动作要领的图解。
2019年的一本,开篇是一则短文《三十年的回忆》:
工作三十年,起早贪黑,风雨无阻,放弃了双休日,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无偿无私奉献给了我那些活泼、开朗、坚强的队员。同时,我也时时感受到他们对我的敬仰和爱戴。
从灰土场地、煤渣跑道,到现在的塑胶场地,培养出500多名合格大学生。
每一届新生,对我来说都那么新奇,那么富有活力和灵性。我还没有来得及读懂他们,他们已经考上大学……
齐教练把每学年分成9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训练重点、目标、方法。每周都有周计划,这是2014年第一周的周计划:
从正月初七开始(2月11日——2月17日)。早晨主攻快速力量,高抬腿短冲60米完成5组;上午高三着重挺举、高翻、提拉,重量32公斤。下午高三活动时间完成速度训练。周二、四、六完成耐久力跑……
有周计划,也有周小结。周小结侧重对队员状态进行评估:高三训练队员积极性高,闫炜早训奋斗精神强大;郝凌志好像一点也不着急;文乐、哲源的吃苦精神令我欣慰;大瑞努力但有点盲目发力;最发愁奕帆,有点无所谓的样子!
每月对三个年级的队员各体测一次,100米、800米、立定跳远、挺举、总成绩,每人五项,手工制表。白天没时间,这项工作都在深夜进行。
训练一天,晚上还要写“日记”——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每天一人。
张华青:身体条件不错,力量差,协调、柔韧性好,训练积极性一般。可塑性强。从有氧耐力和小力量开始,延长训练的有效时间,力求九月中旬有大幅提高。
武巍:身体条件一般,尤其背部不自然,起动速度慢,但进入途中跑后向前性能好,可在短距离上有好的发展。
……
个别“尖子”队员还有阶段性的“专门档案”,比如打破山西体育高考总成绩纪录的于自强:
“2021年5月23日至9月1日为第一阶段,为期100天。一,柔踢、跑的各种辅助练习;二,锻炼力量,以快速力量为主,挺举、高翻、提拉;三,栏架上的辅助练习;四,提高心肺功能和耐久力;五,力求参加一次省级比赛……
有时闲提一笔,很突兀但很有意思。比如写在某一页最下面的一句:“把学生的跑鞋洗了,很难闻,但也很开心。”
也有表露心曲的文字:“洛阳二青会决赛,让我真正认识到山西的落后,用语言无法表达。男女800米、1500米参赛队员60%达国家二级,女子跳高1.90米,男子2.26米,女子三级跳13.26米!退休后,带小孩进行6——8年的训练,有望达到这样的水平。但,这也可能就是我的一个梦想。”
花絮
“忻州飞人”邢洪瑞,并非体育特长生。
入学后,邢洪瑞参加校运会100米比赛,起跑线上另外7人起码比他高一头——洪瑞身高只有1米64。齐教练总结小邢的跑步特点:人小腿短“bo le”得快。“bo le”——忻定原方言,形容双腿极速倒换、脚下就像安了弹簧。
齐教练将邢洪瑞招进集训队。一训练就发现,洪瑞练短跑的劣势除了腿短,髋关节还比较僵硬。
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连接躯干和下肢,周围环绕人体最强大的肌肉和韧带。髋关节的稳定与灵活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运动表现。髋关节对从事竞技运动的人来说如此重要,齐富德将髋关节所在的臀部喻作“人体的发动机”。
如何将邢洪瑞比较僵硬的髋关节训练得灵活自如?齐教练琢磨几天,想出“跪撑式举杠铃”的办法。
训练下肢力量、增大髋关节的灵活度,常规办法是深蹲或半蹲举杠铃。齐教练让小邢跪在垫子上,运动的起始状态臀部紧贴踝关节。“跪撑式举杠铃”可以更好地调动核心肌肉群,有效加强腹部和背部力量,从而提升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水平。杠铃重量从40公斤开始,每组10次,逐渐加至90公斤。
在河北固安比赛时,预赛不理想,洪瑞只跑出11秒3。决赛前,齐教练支了两招:一,改发型,用带子把头发束起来,在形象上先声夺人。二,在前30米就冲出去。百米运动员一般跑至40——50米时加速,提前20米猛然提速,打乱了同场竞技的大个子选手的步伐。半决赛时,邢洪瑞看上去很奇怪的“高抬腿跑法”就引起了场外的关注。决赛时,北师大、山东体院的科研人员还在场边架起摄像机,说是要拍回去好好“研究研究”。
指挥比赛有奇招,平时训练有“秘方”。有“倒立调整法”——训练结束后,让队员倒立以调整呼吸和血液循环,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有“闭目震耳法”——准备活动完毕,让队员闭上眼睛用双掌叩击双耳,迅速集中注意力;有“中药理疗法”——自制中药汤剂为队员泡脚,舒筋活血。
操场上,齐教练不苟言笑,说一不二;操场下,齐老师爱生如子,心细如发。
每天凌晨第一个到操场,从无例外。
队员没钱了,向齐教练伸手习惯成自然。隔一阵子,教练在家中炖一锅猪大骨,娃娃们也不客气,连肉带汤一干二净。
于自强是工人家庭的孩子,运动量大营养跟不上。齐富德自掏腰包买牛肉,家里炖好给他加餐,隔段时间还给做海参粥。
郝文乐小时候父母摆摊做小生意,顾不上给孩子做早饭,长年累月凑合吃一口,落下了胃疼的毛病。齐富德想到了家乡定襄“养胃”的“豆馓馓”,每天训练前在办公室早早熬上,熬好后用保温杯盛好,让孩子就着早餐喝下去。如此“食疗”一年多,文乐的体重由45公斤增加到60公斤,力量、耐力、成绩随之大幅提升。
人心换人心,任何情感的交流都不是单向付出。几年前,齐富德生病住院,打听到消息的老队员们坐飞机赶到医院争相服侍,大夫、护士惊呼“开了眼”。
带队外出打比赛,人还在飞机、动车上,迎接的老队员们早已驾车等候在机场、车站外,“一落地甚也不用管了”。
齐老师说,这种幸福感,一般人可能永远体会不到。
鱼儿要游,鸟儿要飞,人类要跑。
齐富德在一本封面上写着“跑步圣经”的笔记本中写道:“体育的本质是育体修德。在体育训练中,学生砥砺心性,培养坚韧不拔的性格、稳定克制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在与队友的相处中,学到相互帮助、相互保护、自我保护的意识,获得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这些收获,都将成为他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体育的意义所在。”
仔细阅读这些文字,不由再一次对齐老师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