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的变迁
刘守忠 字数:
《 文化旅游周刊 》( 2025年11月02日 第 04 版 )
现在想有一辆小轿车和当初想有一辆自行车、后来想有一辆摩托车是一样的迫切。
走在街上,各种小车穿梭而过,红的热情洋溢,黑的沉稳大气,白的雅洁清纯,灰的含蓄内敛……有的丰满圆润,有的硬朗骨感,有的小巧时尚,有的高大威猛……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十几年前,带孩子逛玩具店,一辆红色电动遥控小汽车成了孩子的最爱。老实说,那样的玩具车连我这当爸爸的也打心眼里喜欢,因为它实在比我小时候玩的泥巴、皮球、毽子好玩得多。一问价格——50元!50元约等于我上高中时半年的生活费、参加工作后半个月的工资和当年市场上的两袋白面。不断盘算,还是觉得超出了我们家的消费水准,所以决定降格以求,买一辆体量更大、价格更低的手推玩具车。不承想儿子是盯上了,不买就哭,就闹,就不依不饶,这样一场父与子的交锋过早地就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了。为了收场,也为了不影响家庭和谐,我一狠心就把这部玩具小车买了下来。
小轿车之于我也就是当年的玩具车之于儿子,它对一个成人的诱惑绝不亚于一个玩具对孩子的诱惑。
在我孩提时代,汽车是稀罕之物,村里来了一辆“大蓝头”,大人小孩围着看,那种喜悦好奇不次于现在的年轻人邂逅一位明星或者偶像;要是有人和司机沾亲带故,灌一瓶汽油留作打火机用,那自然是很有面子的事了;用大卡车搬新娘也绝不是一般人所奢望的,县里的领导才坐一辆帆布篷吉普呢!
理智地想,小车对我来说还真派不上多少用场:一是上班路程近,几百米,步行比开车还快;二是平时空闲少,想出去也抽不出多少时间;三是交际圈子小,没有多少可去的地方;第四嘛,它消费高。
那么,我到底为什么要买车呢?又为什么不买价格太便宜的车呢?思来想去,也可能很难说出全部理由,但以下几个方面,绝对不能不算理由:
为了面子。因为小车毕竟是荣耀的象征,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个年届不惑奔走他乡的人,开车回老家,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面子。“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项羽的心理,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有一点吧。
为了玩。我以为,游戏不只是儿童的专利,也是成人的必需,玩应该是人类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会玩的人比不会玩的人更能玩出一些花样而已,自己有车,就可以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当然,我个人感觉,开车也是一件很释放很疗愈的事,至少比乘车好多了。
情感寄托的需要。在我们的情感世界里,亲情、友情、爱情缺一不可,否则我们就会感到空虚和无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情感世界永远充实,而那缺失的部分不也可以借助对车的爱恋得到部分补偿吗?
攀比心理的助推。幸福是一种感觉,流行歌曲里不是还有“跟着感觉走,请抓住梦的手”吗?不然,“奥拓”能办的事情为什么非要“奥迪”?当然我没想过买奥迪,因为我的积蓄够不上这个牌子。
有了想法,那就得征得家人同意——家中我不掌握财政大权。家庭会议上,当我说出购车想法的那一刻,两个孩子像我预料的那样没什么异议,老婆却摆出一副坚决反对的姿态,理由是以后用钱的地方多,存在银行挣利息更有保障。既如此,我就情绪不高,回家话也不多,吃饭也觉得没什么味道,郁闷的感觉堪比当年我的儿子,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几天以后,老婆说:想买就买吧,钱还能挣。
我对车的渴望犹如孩子对玩具的渴望,少男少女对爱情的渴望,老人对健康的渴望。这样说来,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启动购车计划,也就显得十分地合乎情理了。
骑驴不如骑马,骑马不如坐轿。儿时用瓦片做的小车、用木头钉的冰车,参加工作后用三个月工资买的自行车,后来用一年的积蓄买的摩托车,都让我欣喜了一阵子,但得到的总不如期望的更能撩拨人的情愫。
也不知车子提到后的欣喜能持续多久,更不知下一步我又想迫切得到什么。
补记:
车是我爱恋对象中最持久者之一。十多年的日子里,我给她体检、美容,换掉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加放心的油品;她也对我回馈有加,陪我走过近13个年头,因我不当操作导致出现的几次险情,都得到化解。谢谢:我的第八代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