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和乡下

字数

《 文化旅游周刊 》( 2025年09月07日 第 04 版 )

□刘守忠

窗外是一条大路,杂沓的人声、隆隆的车声以及高低疾徐的歌声,还是透过窗玻璃强烈地刺激着我的耳膜;路灯的光照进来,床头、衣柜、顶灯便清晰可见。无论你多么想抓紧有限的休息时间酣然入睡,却往往适得其反,脑子里便涌出了许多想头,包括城里和乡下的一些事情。

城里的物价基本上是高位运行,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春季的土豆要卖到一块五,秋天的也要卖到八毛;圆白菜一年四季都不会低于一块;豆腐直逼四块;牛、羊肉价格一路飙升,最贵的时候一斤要卖到四五十块;一盘老苦菜在饭店没有二十块钱是断然不卖的。

城里的马路宽路灯明,学校医院广场商店应有尽有;只要你有时间有兴趣看热闹,每天都有新鲜事。

城里的人一律忙,只要看一看那匆匆的步履、飞转的车轮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城里人一般住楼房,也不像乡下那样条件差些,自然也用不着一天三顿生火煮饭,下馆子是经常的事,用煤气用电都很方便。

乡下的夜总是黑黢黢的,晴朗的时候繁星满天,引人遐思。睡在平房的土炕上也比睡在楼房的床板上多几分踏实。“东犬西吠”是少不了的,蝉鸣鸡啼也是少不了的,再就是风雨声水流声、鸽子的咕咕声、麻雀的吱喳声,而这些天籁之音对安睡大抵是无碍的,有时偶尔聒噪,醒来再睡回去反而比一觉睡到天明更有滋味。

乡下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每到夏季,绿野弥望,鸟语盈耳,花香扑鼻,树枝摇曳,果真是一幅立体的田园画卷。

乡下的菜园可是丰盛了各家的餐桌。种上一两畦豆角足够吃一个夏天,摘了一茬又一茬,葱绿鲜嫩,凉拌好,炒熟也好。葫芦的蔓子拉得好长好长,有的自个儿爬上墙头,一苗能结两三个大葫芦,各色各样,也是一种点缀。春天的菠菜、水萝卜,夏天的黄瓜、西红柿,秋天的芹菜、胡萝卜,样样都新鲜!

山药蛋更不在话下,种上三二亩,不但一年四季有人吃的,就连家畜家禽的伙食也有保障了。至于苦菜,只要肯去野外,随处都有,嫩灵灵的叶子白生生的根,哪一次出去不挖一大袋子?

说到肉,几乎各家猪、羊、鸡、兔一应俱全。亲手用五谷杂粮和野菜喂起来的禽畜,怎么也不是市面上卖的能比得了的。要说那味道啊,就一个“香”。

每年过了二月二,乡下就开始忙碌,整个春、夏、秋三季几乎没有什么清闲的日子。每到庄稼一收,场面一清,大牲畜抹掉笼头往草坡上一打,老乡们就清闲了。早起晚睡是不必的,红日三竿,才披着羊皮袄、拿着旱烟袋,不紧不慢地到街上来唠嗑。

“打平伙”也是经常的事,众人集资买一只大羯羊,随便到哪家一炖,再打点散酒,那气氛就上来了。

城里也搞聚会,婚丧嫁娶、生日搬家少不了大请小宴,又是名车,又是乐队,闹得不亦乐乎。

城里人探亲、度假经常回乡下,乡下人看病、上学往往到城里。

乡下人都想进城里,城里人的心还留在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