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保德古往今来(之三)

作者三木 字数:

《 文化旅游周刊 》( 2025年03月09日 第 02 版 )

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要务。吃饭的目的原本是填饱肚子,解除饥饿感,补充营养和热能。

保德人对于吃饭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食物到饮食礼仪都有一套讲究,把简单的吃饭,升华到一种文化境界,因此,保德人把它称作饮食文化。

食品文化

所谓食品文化,就是给普通食品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或吉庆的解释。列举如下:

一品锅:大杂烩菜是保德人的家常食物,将时鲜蔬菜(或腌菜)、山药块、豆腐、粉条之类加入调味品,一锅烩煮,用来下饭。或逢年过节,或逢喜庆事宜,或招待客人,烩菜的食材提高了档次,除时鲜蔬菜外,还有油煎山药、油炸豆腐、宽板粉条、肉丸子(或豆腐丸子)、红烧猪肉,再加入金针、木耳、海带及调味品一同烩煮。菜还是个大烩菜,但名字好听了许多,名曰“一品锅”,显示这是质量第一的菜品。

饺子:在保德,饺子是三种包馅面食的浑称。细分是有区别的,捏成纺锤形的叫角子;捏成元宝形的叫扁食;在角子上打花褶的才叫水饺。

在保德,吃饺子的时间场合不同,其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大年夜和正月初二吃扁食称“揣元宝”,意在讨口彩,比喻财神爷送来了元宝。在包饺子时,还要放几枚硬币,谁吃出来,谁在这一年里的福气最大。二月初二吃角子称填狼口,意思是捏住狼的嘴,不让它伤害人畜。新婚回门,要用扁食招待新女婿,称“捏嘴扁食”,意思是捏住新女婿的嘴,不要评说丈人家的家长里短,也不要夫妻吵嘴打架。这个时候的扁食里也有几个特殊馅料的,如咸盐、辣椒面、花椒面等,用来测试新女婿的识别能力和应变能力。

油糕粉汤:油糕粉汤套餐是保德文化品位较高的饮食。糕,谐音“高”,取“一位高升”“步步登高”之意,粉条之长,寓意“天长地久”“福寿绵长”之意,因此,油糕粉汤成了婚丧嫁娶、祝寿庆生、逢年过节、迎宾待客的首选食物。

油糕的制作是将搋好的素糕面团擀开,抹上枣泥,再卷起来,用线勒成糕片,入油锅炸至脆皮起泡即为成品。糕片上的枣泥花纹如同云朵,寓“平步青云”之意。因卷法不同,糕片上的枣泥花纹有“单卷云”“二合云”“四合云”之分。婚嫁用“二合云”糕,取两相好合之意。“四合云”纹样,像一个变体“寿”字,所以祝寿庆生多用“四合云”糕。

做事宴中的第一碗粉汤很排场,要在普通粉汤中加两片红烧猪肉,两个小扁食,两个小油花儿。这一碗汤称“元汤”,是第一碗汤,也是质量第一的汤,祝愿家人在各项事业中出人头地,高人一等。

长寿面:庆生祝寿要吃面,但不能吃揪片儿,一定要吃刀切面条,取意长寿面。

花馍:过大年,家家都要蒸花馍,一来用作祭祀的祭品,二来用作亲友间馈赠的礼品。花馍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含有吉祥寓意。形状像马蹄的马蹄馍馍,寓“春风得意马蹄疾”之意;形状像双手伸出的手手馍馍,谐音“寿”,寓“福寿双全”之意;形如牡丹盛开的花儿馍馍,寓“花开富贵”之意;形如葫芦的葫芦儿馍馍,寓“瓜瓞连绵,子孙千秋万代”之意;形如莲瓣的莲花馍馍,寓“高贵、圣洁”之意。

过去,保德婚俗,男方给女家送彩礼时,要送24个“花馍馍”,花馍要捏成“如意”形状。在保德方言中,如意就是满意、称心的意思,暗寓情投意合。

其他:在宴席中要上羊肉、鸡肉和鱼。羊,古“祥”字,所以羊肉寓意吉祥。鸡,谐音“吉”,寓意吉祥、吉利、吉庆。鱼,谐音“余”,寓意富贵有余。

保德宴席

在保德,菜品在三盘以上,有酒有肉,便可称作宴席。不论菜品多少,档次高低,凡称宴席,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元盘:是由三盘菜组成的套餐,也是保德宴席最低档次的起步席面。三元盘有两种配制,一盘豆芽凉盘,一盘猪肉炒板粉,一盘羊肉炒细粉,三个菜的组合称“下三元”。严格说,“下三元”还不能称作宴席,因为菜品中没有大块肉,只能叫作“炒盘子”。过去,保德用扁食、炒盘子招待客人也算上待。

三元盘的另一种配制由三碗肉组成,名称叫作“上三元”或“硬三元”:一碗红烧扣肉、一碗清蒸羊肉、一碗酥鸡块。三元盘经济、实惠,寓意深刻,祝愿读书人“三元及第”,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中档席面也称“顺六碗”:是六个碗菜,即在“上三元”的基础上再加三碗肉,一般是肘子、小酥肉(20世纪80年代后改用鱼)、肉丸子。“顺六碗”再加六个炒菜,称“六六席”,俗称“六碗六碟子”。六,是一个吉祥数字,取“六六大顺”之意。“六顺”,指的是: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体现了儒家思想的道德原则;又意:顺天、顺地、顺意,人顺、风顺、水顺。代表人们祈求吉祥和顺利的美好愿望。六,大写为“陆”,与“路”近音,“六六大顺”也读作“路路大顺”,意思是前进路上通行无阻,事业有成。

高档席面也称“八八席”:是“八碗八碟子”,暗喻“八珍玉食”。也包含“八福临门,万事吉祥”的美好祝愿。“八八席”的菜品配制:冷菜、炒菜、碗菜各八道,外加衬食四款。冷菜与炒菜荤素搭配,碗菜是在“顺六碗”的基础上加一道汤菜,一道甜品。衬食,也叫腰饭,一般是:油糕、饺子、烙饼、烤制食品。在“八八席”基础上,再加一道炒菜称“九围碟”,取“九州同庆”之意。

最高档席面叫“十三花”:也称“海菜席”,即在“九围碟”基础上再加四道炒菜。“十三花”席面中必须有山珍海味,食材一般是海参、鱿鱼、虾仁、猴头、香菇等。“十三花”,取“十三太保”之意,十三太保指的是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个儿子(包括义子),他们都被朝廷封为太保职衔,因称十三太保。太保是辅佐太子的官员,比喻忠诚可靠、武艺高强的人。

“七星菜”:在葬礼饮食中有一种全素席,称“七星菜”,取“七星高照”之意,也就是让北斗星君护佑。“七星菜”的食材主要是豆腐和时鲜蔬菜,菜品有扣碗豆腐、地三鲜、红烧茄子、干炸蘑菇、素炒三丝、干煸豆角等。

吃饭礼仪

落座:保德农村吃饭都要放炕桌或四方木盘,用来放调料与饭菜,食者围拢聚餐。坐北向南是尊位,左为首位,右为陪位。尊位是贵宾的位置,如没有贵宾,便是长辈的位置;东西两侧是配位,是晚辈的位置;南面不坐人,称“席口”,也就是上菜口;小孩子没有位置,随便挤个地方就行了,俗称“配桌拐子”。就座的人一律盘腿正坐,不能跪坐。参加宴席,专门有人安排座位,俗称“安席”。家庭用餐,也要按惯例找准自己的位置。

等饭:一经坐定,便不能乱动,更不能大声喧哗,不能用筷子敲碗,未上饭菜前,不能动筷子,只能安静等待。

上饭菜:家庭用餐,一般由晚辈主妇上饭盛菜。上菜顺序是先上调味品,再上菜,三上汤,后上饭。保德人有吃饭先喝汤的习惯,所以先汤后饭,当然,吃面饭就不上汤了。上饭的规矩,上饭人双腿并立,将饭递入食者手中,不能随意放在桌上,递饭给长辈或平辈用双手,晚辈用单手。接饭时,长辈用单手,平辈或晚辈用双手。宴席上菜顺序是先上酒,次上凉菜,三上炒菜,四上碗菜及衬食,五上汤菜,六上甜品,最后上大杂烩菜与主食。

开吃:坐尊位者不动筷子,其他人不能动筷子吃;端碗姿态必须是拇指卡碗口,其他四指分开托碗,碗底不能坐在手心内;吃菜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菜,不能越过一盘菜的中线夹菜,更不能满盘翻搅挑拣;一次夹菜不宜过多,更不能一次夹两块肉;筷子不能直立插于米饭中间,是大忌;咀嚼不露齿,不能发出拍嘴的声音,不能咳嗽、打嗝、打喷嚏,实在忍不住,用纸巾捂住口鼻;吃饱了,应说吃好了,不能说吃够了;不能用手背抹嘴,要用纸巾或手帕;食毕放碗筷时,碗内不能有饭粒。

离席:家庭用餐,不十分讲究,谁先吃完谁先离开;赴宴却不能随便,即使是先吃完者,也要等待大家吃完一起离席,如有急事先走,也要和大家打招呼,表示歉意。

版面设计:赵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