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蔬菜大棚里的“科技热”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11月17日 第 01 版 )

本报讯  室外寒风渐紧,大地寒意日浓,而定襄县富达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内却暖意融融,涌动着蓬勃的生机,浓郁的果蔬清香扑面而来,一片片绿叶鲜嫩欲滴、舒展生长,人们正忙着除草、整枝、采摘,一派繁忙有序的劳作景象。

“一般咱这个种菜,土壤10厘米深处的温度要保持在12℃以上,这时候就可以栽苗了,栽得早了怕受冻害,另外要做到科学施肥……”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员赵太全正在大棚内进行技术指导,他带来了科学种植方案,从智能温控设备的精准调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化配比,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关键节点把控,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合作社专业技术支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部署,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作为一名从事大棚种植近30年的“老手”,富达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范艳伟寻思着向科技创新要产量、提效益。他认为不仅要凭借勤劳肯干的劲头,还得再加上科技力量的加持,才能让昔日的普通大棚打造成名副其实的“聚宝棚”。

“今年合作社种了20多个暖棚,从9月份陆续开始定植,有西红柿、西葫芦、黄瓜、芹菜、西兰花、茴子白、菜花等品种,计划腊月开始上市,按照往年蔬菜行情,一个棚种两到三茬,收入大概在三四万元,销路主要对接当地的超市和早市。”范艳伟介绍。

近年来,定襄县富达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加大投入,通过积极引进优质新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新技术、配备智能温控新设备,持续提高温室大棚的综合利用率,不仅提升了果蔬品质和产量,还通过巧打上市“时间差”,让果蔬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同时,合作社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多措并举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家就在附近村子,来大棚干活一天能赚百八十块钱,还能学习专业的种菜技术,一举两得。棚里头也暖和,干活儿不用受冻,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活儿挺好,我们都愿意来。”张大姐一边打包蔬菜一边说道。

定襄县富达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冬季果蔬供销量预计可达2万斤左右,源源不断的新鲜果蔬不仅丰富了周边城市居民的“菜篮子”,让大家在寒冬腊月也能吃上本地种植的新鲜果蔬,更让参与种植和务工的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头是市场保供,一头是农民增收致富,大棚经济既有效拉长了蔬菜市场供应周期,又持续提升了农产品市场价值,为当地群众开辟出一条稳定增收的致富渠道。(张玉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