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届进博会看中国经济大海浩荡奔涌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11月11日 第 04 版 )
黄浦江畔,一年一度的“东方之约”步入第八个年头。
此刻的中国,历史刚刚翻开新的篇章。半个多月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十五五”发展蓝图着墨起笔。一个多月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即将启动全岛封关,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又将掀起新的高潮。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以大海为喻,深刻阐释中国经济。
八届盛会,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波澜壮阔、浩荡奔涌。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今年进博会上,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背后,是中国大市场不断增长、持续升级。
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8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2021年至2024年,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86.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平均贡献率为59.9%。未来五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将明显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中国市场足够大、足够开放,是我们充满信心要深耕的市场。”从农牧食品,到供应链管理、食品加工技术,总部位于泰国的正大集团展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成长与创新。
热闹的直播间里,来自全球的参展商与中国消费者直接对话,碰出火花;展位上、论坛间,企业与政府代表、客户、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沟通、洽谈,感知市场脉动、检验创新成果。
服务贸易展区,太古集团带来“太古里”等品牌商业地产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太古在中国内地主要物业项目零售销售额均实现正增长。“这与中国文旅兴旺密不可分。”
农食产品展区,鑫荣懋集团海外公司带来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色鲜果全球首发亮相。“把全球优质鲜果引入中国市场,不断满足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丰富的需求。”
八届盛会,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动能澎湃、活力充沛。
新质生产力、双碳目标、未来产业……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趋势、重大部署,在进博会平台上生长出宝贵市场机遇。
“我们的创新与中国产业升级需求紧密
相连。”总部位于美国的英格索兰集团
对中国市场潜力充满信心,“这里有绿
色转型的‘刚需’机遇、产业升级的‘新
质’机遇,以及中国企业‘出海’的‘协
同’机遇。”
阿斯利康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上首发的产品,中国市场累计进口额
已超1亿美元。去年中国首展7款创
新产品,今年已有一款在罕见病治疗
领域获批。今年3月,阿斯利康宣布
投资25亿美元,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
球战略研发中心。
复星医药带来多项首发新品。八届参展的“网红”展品达芬奇手术机器
人已累计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370
多家医院落户,服务患者超81万人。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和规模优势,吸引全球创
新力量在这里汇聚。进博会期间,
中国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
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
见》,将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全空间
无人体系等22类场景培育并推动场
景资源开放。
创新与应用、技术与产业、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在进博会这个平台
上,交融互动,为畅通国内大循环、国
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源源动力。
八届盛会,在这里,世界见证中国经济大海开放包容、海纳百川。
人类文明的发展,往往镌刻着“越山海而相赴”的开放印记。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诞生于全
球化遭遇逆流,闯过世纪疫情的风
浪,经历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地缘
政治影响上升,始终以“中国开放
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的承诺,向世界展示开放的中国、
发展的中国,以中国大市场创造世
界大机遇。
八届进博会,世界见证中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不断推进,见证世界各国企业与中国高质量发展同步成长,见证卢旺达的辣椒、阿富汗的手工羊毛地毯、叙利亚的古皂为当地百姓带来就业、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画卷即将展开。中华大地上,再次奏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强音。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一个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新华社上海11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