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2025年11月健康防护提示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11月08日 第 03 版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11月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感染禽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肠炎及一氧化碳中毒,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一、流感和其它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起病,伴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可有畏寒、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易发展为重症,出现肺炎等并发症。
主要防护措施: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触摸眼鼻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减少传播风险:呼吸道症状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就医时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接触流感样患者,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并戴口罩。
疫苗接种:无禁忌症者尽早接种流感疫苗,根据条件接种新冠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疫苗。
二、人感染禽流感
临床表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重症可引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接触感染禽和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被污染的环境和物品。
主要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风险:不接触生病或死亡动物(含野生鸟类),接触动物后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饮食安全:生熟分开,处理生禽肉和蛋的刀具、砧板单独使用;禽肉、禽蛋彻底煮熟后食用;购买检疫合格的冷鲜禽肉,避免自行宰杀活禽。
及时就医:7天内接触过病死家禽或去过活禽市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接触史。
三、手足口病
临床表现:由EV-A71、CV-A16等肠道病毒引起,5岁及以下儿童高发,症状为手、足、口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伴发热。
高发季节:4-7月(春夏季)、9-11月(秋季)。
主要防护措施:
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尤其饭前便后)。
物品消毒:儿童玩具、常接触物品定期清洁;婴幼儿奶瓶、餐具使用前后彻底消毒。
避免接触患者: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等,患儿物品单独消毒。
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预防重症,建议儿童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四、诺如病毒肠炎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成人以腹泻为主,儿童以呕吐为主。
传播途径:食入污染食物和水、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吸入呕吐气溶胶。
高发场景:10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期,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易暴发。
主要防护措施:
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勤洗手。
饮食饮水安全:不喝生水,蔬果洗净,食物煮熟食用。
消毒处理:患者呕吐物、粪便污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清洗,污染衣物单独清洗并戴手套操作,事后洗手。
集体单位防控:发现聚集性病例立即报告疾控部门,配合调查处置。
五、一氧化碳中毒
高发期:11月至次年3月,因煤炭取暖、燃气设备使用、烧烤操作不当引发。
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严重者危及生命。
主要防护措施:
取暖安全:优先集中供暖;煤炉、炭火炉取暖时确保煤炭烧尽,不闷盖,勤通风,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
燃气设备:使用正规厂家热水器,专业安装检测,使用时保持通风,用后关闭,定期检修。
温馨提示: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出现不适及时就医,科学做好防护。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