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险应对与投资预期管理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10月28日 第 03 版 )
一般来说,影响股市行情运行的有四个周期,即政策周期、市场周期、经济周期和盈利周期。四个周期有先后次序:政策周期领先于市场周期。比如,在货币和财政政策宽松后,投资人会对市场在资金面和政策面的推动下进行重新评估;市场周期领先于经济周期,也就是股市先行于经济基本面;经济周期又领先于盈利周期,也就是宏观基本面领先于具体公司基本面,经济大环境先变好后具体的公司盈利再逐步变好。
不仅投资者预期推动着股市运转,实际上,预期也是宏观世界运转的重要因素。在工作生活中,优秀的管理者往往也是善于管理并引导预期的高手,因为他们深知不是现实决定行为,而是预期决定行为的道理。
当然,预期会转折,也会落空。不是所有预期都能实现。预期过大可能导致失望过大,所以,股市经常大起大落。它就像个钟摆,没有正好,永远是摆来摆去。很多投资人在股票大涨时意气风发,感觉分分钟实现财富自由;大跌时,万念俱灰。多年以来,股市从未崩盘,但投资人内心崩溃者不少。
股市是一个追逐成长性的地方,中国股市尤甚。打个比方,你有两个投资对象,一个年收入一千万,但他已经是耄耋老人,另一个是没收入的年轻小伙,但他才华横溢敢拼敢闯,你预期他将来可能是优秀企业家。请问你投哪个?
我想正常人应该是投资第二个,这就是股市里一些绩差股涨幅巨大的真正原因。股票投资的是预期,当下的好东西未来不一定也是好东西,当下不那么好的东西未来也许会很耀眼。所以,在股市里总是强调股票的光明未来而不是它的光辉历史。
众所周知,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变量,它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重塑产业商业模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如此,科技股成为成长股的重要代表,以至于科技股在每一轮牛市中都是最耀眼的明星。远的有家电、互联网,近的有智能手机、新能源等,再到今年人工智能板块中涨幅巨大的“易中天”“纪联海”等明星股。
当然,股市是个钟摆,在牛市中成长股是锐利的矛,有利进攻。但若是在强调防御的熊市,成长股则防守效果极差。所以一般情况下,牛市偏成长和小盘,而熊市偏价值和红利。
有些投资人焦虑牛市盈利少,其实根本原因在个人风险偏好和思维惯性。这种人在熊市中当然亏损要小。反之,牛市盈利多的,大概率是偏成长的投资人,这种人在熊市中往往亏损相对也大。因为个人投资者不同于机构投资者,其风险偏好在一定时期内会保持稳定,所以有个词叫“盈亏同源”。
盈利不一定是源于预测,而是源于应对股市运行周期的不确定。短期全凭市场情绪,长期则因为人类社会总体是向前发展的,所以拉长时间看股市总体向上。即便如此,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人们强调发财要趁早。但实际上,缺少了时间这个变量,短期暴富可能成为一种妄念。
所以说,盈利不是源于预测,而是源于应对。对策大于预测。在认知上,投资人要敬畏市场,要深刻感受到市场的不确定以及自身的认知局限性。在行动上,投资人则应通过合理配置、分散风险、然后坚定实施,从而做到行稳致远。
在此,回答一个很扎心的问题,钱究竟流向了哪里?答案是流向更有钱的人那里。
人们在很多领域谈均值回归原理,但是,在财富领域则是马太效应起主导作用。一方面,有钱的人认知相对更高一些;另一方面,有钱人本金多、基数大,更容易做到有效的资产配置。所以,社会财富集中度看似是由于收入分配不均,但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金融投资收益不均。
在较长的时间里,市场上涨是常态,下跌是非常态;但在有限的时间里,动荡是常态,上涨是非常态。实力派胜出是常态,机会主义者胜出是非常态。(栗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