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才活力在忻州迸发
——“才聚忻州智启未来”专家人才夏令营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魏鹏飞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9月08日 第 01 版 )
夏日的忻州,涌动着智慧与创新的热浪。7月15日至8月30日,“才聚忻州智启未来”——“智汇山西”忻州站专家、人才夏令营活动在忻州成功举办。45天时间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及国内顶尖高校的院士、专家、教授齐聚一堂,通过一线巡诊、精准对接、深度研讨等形式,共同勾勒出“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业跃升”的崭新图景。
搭建平台: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夏令营,而是一场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市委人才办负责人介绍道。据悉,此次活动精心设置“1+5+N”框架——1场开营仪式、5大主题模块、N个特色场景,通过“把脉问诊”“面对面交流”“项目签约”“专项考察调研”“特色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为专家教授、高校院所、企业、政府搭建协同联动平台,让需求侧与供给侧零距离握手。这种创新模式让人才资源与地方发展需求得以精准对接,为忻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全新可能。
8月12日的集中开营仪式上,泛华酒店腾翔厅座无虚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红普以《能源转型期我国煤炭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为题,展开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分享。他详细阐述了我国煤炭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和布局、煤炭开采与利用技术现状等内容,更结合忻州煤炭工业发展实际,从专业视角提出前瞻性的理念观点和符合忻州实际的方法路径,引发了在场嘉宾的强烈共鸣。
随后,市科技局发布7项“揭榜挂帅”项目,涵盖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包括法兰锻造技术升级、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需求,面向有关高校和科研团队“张榜求贤”。榜单发布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电话垂询,太原理工大学申报意向明确,为活动拉开了充满活力的序幕。
一线巡诊:院士专家把脉问诊开良方
在五台云海镁业年产10万吨高性能镁基轻合金及深加工项目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仔细查看生产线运行情况,详细了解项目规划、建设进展及核心技术优势。
“真正要将忻州镁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加强高端人才引育和核心技术攻关。”潘院士的现场诊断直指要害,企业负责人连连点头,记录下“加强产业规划”“突破关键技术”等具体建议。
这样的务实场景贯穿整个活动周期。从7月中旬开始,多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带队,陆续深入忻州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为忻州经济“体检”“开方”。
在忻州市“科创驿站”科技示范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一行实地参观中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技小院、山西农业大学土壤改良与高效施肥工程技术中心等入驻科创平台,针对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功能食品研发市场对接情况等进行答疑解惑,为科创驿站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黄河岸边的偏关县万家寨,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的考察更显艰辛。踩着湿滑的岸坡,傅院士实地勘察地质条件,现场提出落地科创小院的设想:“联合黄河实验室在偏关老牛湾设立站点,能直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奇村温泉井口则是另一番忙碌景象。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对温泉出水口所在位置的地质地貌、地热温泉的水质水温进行细致考察后感慨:“这里的优质地热温泉资源非常珍贵,一定要调查勘查好、保护维护好、开发利用好,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校企“联姻”让技术与产业实现无缝对接。8月18日上午,忻州“科创驿站”科技示范园里,校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与忻府区田晟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8家龙头企业“抱团”签约,联合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助力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过去是企业找技术、高校找项目,现在是政府搭台、专家教授坐镇,让技术长在产业链上。”专家教授的这句话点破了关键,这种合作模式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头脑风暴:为产业发展明确方向
8月12日至29日,忻州密集开展6场专家人才面对面研讨会,掀起“头脑风暴”,通过汇聚各行业的顶尖专家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忻州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与对策建议。
在康红普院士主持的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专家座谈会上,多名专家与市县两级能源部门、50家煤炭相关企业负责人深度研讨,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安全高效智能方向跃升。在数据流量谷的新能源与数字经济专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系统中心副主任刘坚、哈尔滨工业大学杜耘辰教授等专家人才一致认为,忻州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优势显著,亟需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开辟新赛道。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张天柱教授提出“忻州农产品品牌建设需立足小杂粮等地域特色”,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长郭尚、动物科学学院张春香教授从功能食品开发、羊产业增值等角度,为特色农产品打开高附加值通道。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在“忻向未来:文旅融合与数智创新”研讨会上,结合忻州温泉康养资源提出专业化建议,为文旅产业注入学术智慧。“精工锻链·智造未来”2025忻州定襄高端锻造产业链研讨会上,专家人才与高端锻造产业领域重点企业代表开展座谈交流,进一步夯实“平台筑基、智能提效、指数赋能、绿色协同”的特色发展之路,推动定襄县高端锻造产业向更高精度、更优性能及更广阔应用领域迈进。
“头脑风暴”的热度从会议室蔓延到田间。8月25日,“寻根甜糯·共兴五寨”山西五寨甜糯玉米乡村振兴寻根之旅活动正式启动。专家教授走进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通过开展采摘和参观等活动,近距离了解五寨甜糯玉米“种植—加工—品控—溯源”全产业链优势,传递“自然熟、零添加”的产品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一次次研讨会中,多领域的智慧碰撞为忻州产业升级找到了清晰方向。
聚力未来:成果落地与人才引力的长远回响
这场持续46天的活动,不仅有思想碰撞,更有实打实的成效。它为忻州成功搭建了一个与顶尖专家人才对话交流、合作对接的高端平台。
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的真知灼见,为忻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和理论依据;“揭榜挂帅”项目的发布和各类专题研讨的开展,直面产业发展瓶颈,寻求解决方案,促进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校企合作项目的签约以及专家与企业间的深入交流,推动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地域特色文化体验更让专家们深深爱上忻州。夏令营活动期间,忻州特别设置地域特色文化体验板块,精心设计泉韵逸境、古建承辉、雄关梵影、地质探秘四条线路,专家人才可以领略佛光寺的古建筑艺术,五台山建筑群的佛教文化,雁门关的历史雄壮,万年冰洞的自然奇观,忻州古城的传统风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为广大专家人才提供更多认识忻州的窗口、钟情忻州的机会、选择忻州的理由,也向外界充分展示了忻州尊重知识、渴求人才、优化环境、推动发展的良好形象和开放姿态。
“出差从‘工作+睡觉’变成‘工作+文化体验’,这样的安排让我们更懂忻州。”多位专家在返程车上由衷感慨。
活动已近尾声,但这场“智慧盛宴”正让更多创新成果扎根忻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这不是结束,而是长期合作的开始。”忻州市委人才办负责人表示,忻州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聚天下英才,以更加开放务实的举措优化人才生态,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在忻州这片热土上充分涌流,共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