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十年蝶变树标杆绿色转型谱新篇
——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纪实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8月15日 第 04 版 )
十年深耕:安全筑基树立行业标杆
山西忻州神达梁家碛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梁家碛煤业”)是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的核心矿井之一。项目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历时三年,于2015年6月正式投产。十年来,企业以“安全、高效、绿色”为发展主线,产能由初期设计规模逐步核增至1000万吨/年,成长为黄河流域煤炭行业安全高效发展的标杆。
企业以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为纲,构建全链条安全管理体系。
标准化建设:2023年2月,梁家碛煤业通过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实现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运行。
科技赋能:企业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和5G远程操控系统,关键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荣誉认证:2023年,获评“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标杆案例”;2024年,荣获“煤炭工业安全高效煤矿”特级认证,成为华北地区露天煤矿智能化转型的典范。
生态优先:复垦还绿重塑矿区新貌
梁家碛煤业坚持“开采一座矿山,再造一片良田”的理念,将土地复垦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累计投入超3.5亿元,完成10724亩土地复垦并通过验收,绿化覆盖率达89.6%,打造出“矿区即景区”的生态样本。
水土保持:创新“排土场阶梯式复垦+智能喷淋系统”模式,建成雨水收集池4座、应急水池5处,矿坑水回用率达100%。
植被再造:采用“乔灌草结合”模式,累计栽植油松、云杉等苗木300余万株,复垦区植被成活率超95%。
农旅融合:2025年,首采区种植玉米、谷子等作物3619亩,同步启动“万亩良田生态文旅项目”,规划农耕体验区、光伏农业园等业态,推动矿区向“金山银山”转型。
系统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践
作为黄河中游生态脆弱区的煤炭企业,梁家碛煤业以“生态修复+产业协同”双轮驱动,深度融入区域生态战略。
河道整治:投资3380万元,完成灵河高速沿线6675亩生态修复,修补挡墙3028平方米,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观带。
园林矿山:投资2735万元,建设491亩园林化矿区,栽植造型植物3万余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立体生态体系。
科技赋能:联合中国农科院实施“五良融合”土壤改良,针对复垦耕地采集土样120份,制定精准培肥方案,力争将万亩复垦区建成高标准农田。
协同共治:镇企村联动助推乡村振兴
在生态修复中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今年7月,梁家碛煤业与河曲县刘家塔镇、董家庄村签订三方协议。
资金支持:捐资60万元,专项用于万亩良田文旅规划,提升土地价值,孵化特色产业。
民生工程:修建矿区道路8万平方米,安装智能轮胎清洗装置,年减排扬尘颗粒物150吨。
长效管护:建立“企业出资+村集体运营”机制,复垦区种植收益反哺村民;2024年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向绿而行: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调研组指出,梁家碛煤业通过“开采—复垦—产业”闭环,探索出三条可复制路径。
生态修复产业化:将复垦土地转化为农业、文旅资产,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污染治理智能化:应用物联网监测与自动化设备,降低环境治理边际成本。
区域协同长效化:构建“政府指导、企业实施、村民参与”治理体系,破解矿地矛盾。
十年来,梁家碛煤业由传统露天煤矿蝶变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标杆,累计减少碳排放超200万吨,带动区域农业产值大幅增长。企业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打造“梁家碛模式”绿色矿山。未来,梁家碛煤业将持续深化“安全筑基、生态赋能、科技引领”战略,为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样板。(郭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