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藜麦链成金

——忻州藜麦产业构建全链发展新格局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7月31日 第 02 版 )

在山西北部的高寒山区,藜麦产业正焕发出蓬勃生机。山西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华启顺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北麦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四家龙头企业协同发力,通过十年深耕构建起“育种——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为忻州市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全链布局: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的现代化精深加工生产线总投资达1200万元,构建起“合同种植——精深加工——线上线下协同销售”的产业模式。通过华润万家、永辉等全国商超网络,企业产品覆盖25个重点城市,2024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其30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为核心原料供给提供坚实保障。

华启顺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条核心生产线实现藜麦米年加工6000吨、杂粮粉年加工3000吨的产能。新建即食食品线设计日产能5万份,谷物棒生产线年产能3000吨,5条在建生产线总投资2500万元。企业联合静乐县合作社发展9000亩种植基地,其中1000亩有机认证田实施标准化管理。

北麦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建成3000吨级小米藜麦综合加工线,创新开发鲜面、半干面、挂面三大系列产品。

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2000亩标准化基地科学划分为四大功能区:50亩新品种培育区专注杂交育种,100亩技术示范区推广有机旱作,850亩推广种植区带动农户参与,1000亩有机区执行欧盟相关标准,形成从育种到有机种植种源安全保障体系。

科技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升级

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选送的藜麦种子搭载神舟十一号飞船进入太空开展育种研究,培育的“华青1号”经过四代选育,抗病虫害能力提升30%,亩产提高15%。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20项专利转化为全自动色选设备,使藜麦米杂质率降至0.2%以下,达到出口级标准。

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五台山藜麦”蛋白质含量达16.8%;低温酶解技术保留90%营养活性的藜麦奶产品,入选全国食品工业营养健康名录;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藜麦酒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2015年,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推动藜麦纳入国家有机认证目录,填补了行业空白;主持制定的《藜麦有机旱作栽培技术规程》已在全省32个县推广,《忻州藜麦米质量等级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定价机制;参与制定的国家级《藜麦米》团体标准,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四家企业均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博士工作站,三年转化12项专利成果,应用于藜麦饮品、酒类等深加工产品研发;华青公司联合山西大学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设立院士工作站,专注藜麦功能性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华启顺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攻克藜麦休闲食品加工技术难关;北麦食品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通过新建生产线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完善加工服务体系。

产业升级:融合发展趋势明确

“保底价收购让我们种地更有底气!”五台县村民姚存章介绍,签约种植藜麦后,亩均纯收入从不足千元增至2500元。五台山天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300户签约农户及上千种植主体参与,培养30名掌握智能灌溉技术的农民。

北麦食品实施“3333”机制:土地流转每亩年租金300元,基地务工日均收入130元,入股分红户均3000元/年。三重保障使静乐县神峪沟乡36户123名帮扶户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企业帮扶车间吸纳32名留守妇女就业。

华启顺食品科技联合合作社发展6000亩订单种植,免费提供种源技术并实行10%溢价收购。华青公司2000亩标准化基地常年雇佣农民58人,月均工资2800元。四家企业累计培训农民1600人次,技术普及率达85%。

天域农业规划的藜麦康养体验园项目融合观光采摘、健康餐饮功能;在建的膜分离技术藜麦肽提取车间,产品附加值可提升8倍;蛋白粉生产线设计年产能200吨,预期产值3000万元。

华启顺新建的生产线将开发藜麦代餐粉、婴幼儿辅食等高端品类。北麦食品依托县域政策筹建万吨级智能仓储中心。华青公司联合山西大学攻关藜麦皂苷提取技术,布局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研发。

协同发展:区域品牌价值凸显

四家企业协同助力藜麦产业发展,产业联盟统一质量标准与品牌标识。建立的“航天育种——有机旱作——智能加工”体系使产品溢价率提升30%,产品入驻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高端商超体系,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占全市加工总量的70%左右。

从五台山麓的加工车间到静乐的种植基地,从实验室的育种试管到超市货架的精致包装——这条贯穿一二三产的产业链,正改变着忻州农业的基因。未来,将通过“藜麦+文旅”融合开发农耕体验项目,建设藜麦主题康养小镇;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欧盟市场。当全链思维、科技赋能与共享发展深度融合时,被誉为“粮食之母”的藜麦正在黄土高原焕发新生,为资源型地区农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忻州方案”。

策划:赵富杰 李春平文字:刘鑫林摄影:张存良等设计: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