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飘香富万家

——忻州规模化发展谷子产业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7月19日 第 02 版 )

谷子喜获丰收。

村民正在筛谷子。

优质谷子打包外销。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这为新时代新征程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忻州将嘱托化为实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广袤乡村焕发生机,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忻州动能”。

从“晋北粮仓”到“三晋味谷”,忻州以产业化、规模化勾勒农业现代化新图景:谷子实现“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升级,传统乡镇在振兴路上焕发新颜。

即日起,本报推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观察——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系列报道。记者将走进河曲富硒基地、探访五寨智能车间、深入代县种业中心,解码农业提质增效秘诀,记录产业升级脉络,呈现品牌建设的成果与路径。

让我们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看各地如何将“小杂粮”做成“大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忻州方案”!

在晋西北广袤的黄土高原上,一粒粒金黄的谷子正成为忻州市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河曲、五寨、代县等地涌现出的龙头企业以创新为驱动,深耕谷子等杂粮产业,推动全市杂粮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勾勒出小杂粮托举大产业、惠泽大民生的壮丽图景。

忻州独特的水土气候为谷子等杂粮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而科技赋能让这一优势加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与产业规模。

科技赋能:打造富硒产业核心竞争力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河曲县的实践极具代表性。公司致力于富硒谷子全产业链发展,成功将5万余亩土地转化为标准化富硒良田。其背后是强大的科技支撑:通过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平台,研发推广富硒种植技术,并主持制定了富硒小米行业标准。

科技创新不止于田间,公司引入FD宇航冻干技术突破传统加工壁垒,生产高附加值功能杂粮食品;同时建立的区块链全自动溯源系统,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筑牢品质基石。“莲宇康”富硒小米集绿色、有机、“圳品”、富硒认证于一身,畅销全国26个省份,2024年营收近4000万元,利润超278万元,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注脚。

规模扩张: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五寨县益康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凭借突出的加工能力树立起区域标杆,年加工能力高达30万吨,位居全省前列。公司依托现代化的小米加工生产线,集原粮入仓、小米加工、电脑精选抛光、自动包装与机器人码垛于一体,日产能力达1000吨,工艺先进,品控严格,产品远销多省。

益康公司积极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蛋白粉、小米粉、饮品、发酵制品、米糠油、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目标直指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现代化小米全产业链农产品加工龙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春季赊销种子、秋季以高于市场价每斤0.3元的价格保价收购谷子,有效降低农民风险,仅此一项便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40元,让规模效益惠及千家万户。

种源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代县勾三杂粮有限公司锚定“种源创新”战略,为忻州谷子等杂粮产业注入源头活水。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谷物种子灭菌装置及灭菌方法”,构建了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是公司自身产品通过有机、绿色认证、提升品牌溢价20%的保障,更通过技术许可和设备联合生产,向区域50余家杂粮企业输出解决方案,成为区域种业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该公司还联合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针对晋北旱作区痛点,共同选育“抗逆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宜机械化”的黍子新品种,构建“企业出题、科研破题”的协同创新模式。通过“订单农业”引导农户种植试验品种,并以高于市场价10%—15%保底收购,带动全县及周边300余户农户(含脱贫户)年均增收8000元。

忻州谷子等杂粮产业的蓬勃发展,落脚点在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共享发展红利。山西莲芯硒美深化“村企共建”,与全县180多个行政村党组织紧密合作,构建了多元化、强有力的联农带农机制。五寨益康的“春赊秋扣”(春赊农资、秋扣货款)和保价收购模式,代县勾三的订单农业与技术服务,均在不同维度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技能提升,将产业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农民收入。

从河曲富硒种植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到五寨万吨级精深加工产能的崛起,再到代县种源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共享,忻州谷子已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品牌的全链条升级。

莲芯硒美、五寨益康、代县勾三等龙头企业,凭借鲜明的科技底色、显著的规模效应和深度的联农惠农实践,彰显了忻州作为“中国杂粮之都”的综合实力与民生担当。以种业核心技术为支撑,延伸产业链条,忻州谷子这张“金色名片”必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为乡村全面振兴书写崭新篇章。

策划:赵富杰 李春平

摄影:陈鑫龙 欧志强 胡炜等

文字:刘鑫林

设计:狄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