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我市项目建设“冬季行动”交出亮眼答卷

本报记者乔龙飞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5月22日 第 01 版 )

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之前,我市以“重大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开展了为期百天的“冬季行动”,集中解决项目融资、审批等难题。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冬季攻坚,2025年全市项目建设实现首季“开门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增速全省第二;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一……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专班联动破解“攻坚密码”

“冬季行动”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将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按下“快进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批示督办,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24个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链条;建立市县联动协同机制,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县级主抓区域项目,市级统筹行业项目,要素保障部门“一对一”破解堵点问题,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一盘棋”格局。

“我们每月召开调度会,对谋划储备项目、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清单及手续办理工作‘挂图作战’,确保问题不过夜、进度不滞后。”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清单化管理、专班化推进,“冬季行动”期间,全市推动140个项目完成173项前期手续,包括96项立项备案、15项施工许可等,为项目开工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

多线突破激活发展动能

项目建设的“热度”,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速度”。

投资引擎强劲发力。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673.0亿元,同比增长5.3%,创“十四五”以来全省排名最高位纪录;2025年一季度完成102.4亿元,增速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其中,10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集中开工,涵盖高标准农田、智慧校园、生态治理等民生领域,如忻府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岢岚县西街实验小学综合功能室扩建项目等,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民生“实惠”。

重点工程加速快跑。61个省级重点工程开复工率68.9%,完成投资44.8亿元;83个市级重点工程开复工率72.3%,完成投资16.4亿元。31个续建省级项目全部复工,11个新建省级项目提前“起跑”,为实现全年投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民间投资活力迸发。2025年一季度民间投资47.3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国道337线长城岭至耿镇镇段改扩建工程、6万吨/年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等3个项目入选全省公开推介清单,总投资72.5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33.5亿元,“民资活水”正加速流入实体经济。

项目储备提质增量。截至3月底,全市谋划储备2025年项目1892个,总投资达4349.4亿元,储备比达2.22,为固投增长提供“源头活水”。其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54个,总投资1339.3亿元,涵盖产业、基建、民生等领域:总投资109.9亿元的代县黄草院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57.2亿元的国能山西河曲三期2×66万千瓦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总投资50.8亿元的晋控电力同华轩岗二期2×66万千瓦发电项目、总投资158.4亿元的国道337线耿镇镇至王村镇段改扩建工程等,个个都是“压舱石”级工程。

贴心服务厚植发展沃土

“冬季行动”的成效,离不开“问题导向”的精准施策与“服务至上”的贴心保障。

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堵点,我市坚持“直击痛点、集中攻坚”:对11个未开工中央预算内项目“一项目一方案”,推动10个项目按期开工;对代县黄草院抽水蓄能电站核准手续办理难题,专班跟进协调,2024年底即取得核准。

为企业纾困解难,我市打出“组合拳”: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下,今年以来召开民企座谈会44次、调研159次,收集问题209个,解决率超95%;“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11.8万户中小微企业获精准服务,7694户企业拿到贷款141.6亿元;对“小升规”企业重点培育,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9户,今年一季度再增8户,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生力量。

“原平市对项目实行动态跟踪周调度,五寨县为重点工程提供‘一项目一专班’全周期服务,五台县为镁基产业园构建绿电保障……”这些“地方经验”正是项目建设加速的“关键密钥”。

“冬季行动”虽收官,但项目建设“热度”不减。下一步,我市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能源革命等战略,谋划“十五五”标志性项目;健全清单化管理、协同联动等常态化机制;强化资金、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省市重点工程“应开尽开”;对未解决问题建立“回头看”台账,确保全年投资目标圆满完成。

从机器轰鸣的建设工地到活力迸发的产业园区,从拔节生长的民生工程到蓄势待发的储备项目,忻州正以项目建设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新的精彩。正如市发改委负责人所言:“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全面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年’部署,为全市发展贡献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