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王红艳:
用爱织就生命之网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5月13日 第 03 版 )
在市人民医院儿科充满消毒水气息的走廊里,王红艳的白大褂口袋总装着卡通贴纸和棒棒糖。这位从业9年的儿科护士,用温柔与坚韧在“哭哭啼啼小儿科”里,为无数家庭织就生命守护网。
2016年,王红艳初入儿科后第一次给患儿扎留置针,看着患儿粉嫩的小手,她的手抖得比心电监护仪的波形还厉害。在护士长“要像羽毛一样轻,更要像磐石一样稳”的教诲中,王红艳在治疗室反复练习穿刺模型。让她真正“破茧”的是3岁肺炎患儿小雨。小雨戴着口罩缩在妈妈怀里,眼神里满是恐惧。为了让她配合抽血,王红艳每天带贴纸去查房,直到有天清晨,小雨突然奶声奶气地说:“护士姐姐,我不怕打针了,因为你像魔法仙子一样会变棉花糖。”当她主动伸出小手时,王红艳突然明白:儿科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用爱搭建信任的“童话工程”。
2020年暴雨夜抢救误服农药男孩的经历,让王红艳对生命守护有了更深理解。12小时抢救中,她稳住挣扎的孩子完成洗胃,用温水擦拭降温时持续与昏迷患儿对话。当男孩苏醒后微弱的“啊”了一声,被呕吐物浸透的防护服瞬间被泪水打湿。“在生死边缘,我们的双手托住的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她这样说。
2022年除夕夜发热门诊的坚守,成为她职业生涯的深刻印记。面对高热惊厥患儿,她握着患儿的小手播放《新年好》儿歌,防护服里汗水浸透三层手术衣,护目镜在脸庞上压出深痕。当孩子退烧后哼起童谣,年轻父亲深深的鞠躬让她看见这份职业超越平凡的意义。
九年里,王红艳从青涩护士成长为科室骨干。“南丁格尔说护理要用爱抚平创伤,而我想做孩子们的生命摆渡人。”这位34岁的护士抚摸着白大褂上孩子贴的贴纸,眼底映着监护仪的微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她用3000多个日夜的坚守,将儿科病房变成了充满希望的童话驿站。
图文均由市卫健委提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