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喜沐科技“及时雨”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第 02 版 )
“专家问诊献策接地气,让咱种植中药材更有底气啦!”原平市轩岗镇的干部群众这几天心里热乎乎的。
近日,轩岗镇迎来了几位带着科技“干货”下乡来的特殊客人。数次荣获国家和部级科技成果奖的中国中药学会会员、甘肃省粮油学会会员贾树志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炳瑞夫妇俩,以及原平市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杨申虎等一行,风尘仆仆地赶到轩岗镇芦沟村。
在田间地头,中医药专家贾树志一边观察脚下的土壤,一边扫视周边的地域环境。她凭借多年来在中医药领域深耕的经验,高兴地说:“咱们轩岗镇具有北靠恒山的独特地理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依托‘恒山黄芪’道地药材的品牌,打造属于自己的黄芪等中药材特色品牌,并力争在市场上绽放光彩。”一句话点出了一条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黄金赛道”,让在场的镇村干部们眼前一亮,大大提振了发展中药材种植业的信心。
随行的轩岗镇党委书记贾贵军,向专家们汇报了镇上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初步计划与目标。芦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苏风义信心满满地讲述了他们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打算后,专家们表示十分赞同,并表示愿意随时提供帮助,进行技术指导。
随后,专家们和镇村干部一行又来到北同蒲铁路旁的后口村党参种植基地。贾树志等专家现场诊断种植难题,“光照时间要精准控制,选用肥料上要结合土壤酸碱度的实际,实行配方式施肥……”一席席暖心的沟通,一句句接地气的讲解指导,让在场的镇村干部和种植户乡亲们连连点头,有的还赶忙掏出手机记录下了要点。
紧接着,专家们又驱车赶到20里地之外的贾庄村。专家们步入中药材晾晒场,蹲下身子查看药材成色,还教授乡亲们如何辨别药材晾晒的“火候”。一转身又走上前,和近年来一直奋战中药材种植领域的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金忠等一起,围着一台新近购置的免耕播种机,探讨起加工中药材的操作技术……
下午的轩岗镇中药材种植座谈会,开得热火朝天。求知若渴的镇干部和七八个村的村干部们,早早赶来聆听中药材产业“真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俊伟作了镇情简介,欢迎专家们前来传经送宝。中药材专家贾树志围绕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深入讲解。她从强化高标准种植、推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到技术人才培养、产业链条延伸、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加强市场对接等方面,提出了一条条宝贵的建议。接着,她又从种植实际出发,讲到选择药材品种的“门道”,讲到标准化种植的“硬核”要求与具体细节,比如黄芪要选抗病性强、根茎饱满的品种,像“种子选手”等生动风趣的比喻,让书面知识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高级农艺师杨申虎则针对种植户最发愁的病虫害问题,为大家讲解了鼢鼠的防治妙招和绿色防控的“秘籍”……所有这些,让在场的镇村干部们直呼过瘾。在热烈的气氛中,在场的镇村干部们也纷纷打开了互相交流的话匣子,在有问有答、有讨论中,感受着产业新知与科学技术的滋润。贾树志还把专门带来的几袋糯玉米新品种等赠送给大家试验种植,场上又一次活跃起来。
该镇党委书记贾贵军感谢专家们为轩岗镇带来了一场滋润田畴、沐浴心头的中药材科学种植技术的“及时雨”,并表示要深度汲取专家们传授的技术营养,借此“雨露”与“东风”,全力推动全镇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目标大步迈进,让中药材生产加工产业链成为全镇的新型绿色支柱产业,用心血与汗水谱写出中药材产业强镇兴村富民的壮丽篇章。(赵艳 贾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