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见忻州候鸟天堂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4月17日 第 02 版 )

春江水暖“鹅”先知。随着气温回升,初春的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一群特殊的“访客”,数十只白天鹅迁徙至此,共同演绎一场灵动优雅的春日交响曲。它们的翩然降临,奏响了春之序曲,铺展出一幅生物与湿地相依相存、共生共融的生态画卷。

不仅仅是天鹅,不仅仅在静乐。每年春秋两季,从忻州南端的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到宁武宁化湿地公园,再到最西北端的河曲黄河湿地公园;从滹沱河畔的代县滹沱河湿地公园,到繁峙滨河公园;从忻府区的双乳湖,到永丰庄的田畴间,再到原平的槽桦沟水库、观上水库……在那一片片田野中、水库里、湿地上,总能看到十数种候鸟的身影。它们于此栖息、觅食、生存、嬉戏,将北纬38°的自然韵律,谱写成天地间一首首动人的诗歌。

为迁徙候鸟保留适宜的生存环境,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更是忻州建设“蓝天常在、绿水长流、青山永驻”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福祉长。从荒凉河滩到沙鸥翔集、从沟壑纵横到万木并秀、从无人问津到成为国家典型案例……黄河“几字弯”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入选国家示范工程;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黄河干流忻州段连续五年保持Ⅱ类以上水质;14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汾河忻州段流域水质改善达标,湿地生态功能稳步恢复;滹沱河源头区重现水清岸绿美景,流域生物多样性显著回升。亮眼的生态成绩单背后,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定不移;是坚持“一泓清水入黄河”的庄严承诺;是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久久为功;是忻州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走过的漫长生态文明之路;是忻州以湿地修复、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织就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忻州人民世世代代守护山河安澜、推动永续发展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对山水林田许下的绿色诺言。

湿地葱茏栖百鸟,星河璀璨映汾河。生态治理的如椽巨笔,正在三晋大地上书写着绿色传奇。当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基因,每个春天我们都会收到来自山川的情书,候鸟的每片羽毛都承载着这个时代的诗行。这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万鸟和鸣”的醉人画卷,正为忻州奋力打造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质,生产生活性价比最优的精品城市写下最生动的生态注脚。

策划:赵富杰 白雪萍

文字:康馨月

设计:赵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