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社会救助跑出“民生加速度”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第 03 版 )

本报讯  “谢谢你们帮我解了燃眉之急,不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实在是太感激了!”4月9日,一个感谢电话打进了繁峙县民政局。来电人是该县繁城镇居民蔺红卫。不久前,他被确诊为尿毒症,高昂的治疗费用很快耗尽了家里积蓄,让这个本就不宽裕的家庭陷入绝境。抱着一线希望,蔺红卫拨通了县民政局的求助电话。

接到求助电话后,县民政局迅速响应,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先行将其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并及时将信息推送至县医保局,实施综合救助。短短24小时,蔺红卫便获得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蔺红卫的经历,是该县社会救助体系高效运转的生动缩影。为破解社会救助领域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县纪委监委全程监督,推进县民政局深入开展“四个提速”行动,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开展社会救助快速审批行动。对信息完整、符合标准的救助申请,做到“随接即办”;对存疑资料,工作人员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并给予明确答复。二是开展临时救助快速办理行动。建立临时救助“双通道”机制,常规救助依托乡镇备用金即时发放,大额急难救助启动“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程序,确保救助及时高效。三是开展监测信息快速共享行动。在因病致贫认定方面,民政局与医保部门紧密对接,强化协作,发现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推送至医保部门,确保困难群众的医疗费用及时报销。四是开展信访诉求快速响应行动。针对群众来信来访,建立信访台账并发函至乡镇进行信息比对和入户调查,将符合救助的人员及时纳入救助范围。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县纪委监委与民政局联合行动,组织全县11个乡镇民政办及社工站深入基层,全面摸排困难群众实际情况,畅通求助渠道,确保救助政策精准落实。今年以来,新纳入城乡特困供养人员47人,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342.69万元;新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99人,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669.91万元;推送因病致贫患者78人;处理群众来信来访问题22条,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钟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