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原平市——
三把“金钥匙”开启“致富门”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第 02 版 )
◆ 北城街道沙晃村:“冷”产业掀起“热”生活
在原平市北城街道沙晃村,一座占地4亩、总容积达4751.28立方米的现代化冷链库房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醒目。
记者走进一间库房,顿感一股寒气扑面而来。“这间冷库最低温可以达到零下30摄氏度,甜玉米送入冷库后,通过‘降温锁鲜’,可以保留住水分与新鲜口感。”北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志华介绍。
近年来,沙晃村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市场需求旺、闲置土地多、能人带动强等优势,按照集体商议、共同参与的原则,多次外出考察学习,最终选定了冷库冷链仓储、日光温室大棚两个项目。
“能人陈跃飞、杨乐主动返乡创业,成立合作社并带动农户入股分红……村里依托‘村集体+企业+能人’的联营模式,既盘活了闲置土地,又让沉睡资源焕发新生。”沙晃村党支部书记陈朝阳说。
据悉,同兴冷库冷链中心项目位于沙晃村西侧,建有6间库房。该项目抓住原平市蔬菜、瓜果、肉类等农产品的低温冷藏仓储需求大、库容小的机遇,村党支部组织动员返乡能人注资85万元,联合村集体实施总投资403万元的仓储冷链项目。
其中,冷库配套建设安装400kVA变压器1台,购置安装100吨地磅1台、电动叉车1辆、冷库货架200个以及相关硬件配套设施。项目预期收益主要来源于冷库经营,经营收入按比例分红。
陈朝阳站在冷库门口,为记者介绍:“通过使用叉车,货物可以直接被运送至冷库,这就大幅减少了人工搬运和长距离行走对玉米、蔬菜、水果等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升运货效率。”
此外,村集体还联合山东汇益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25万元,建设了第一期占地面积30亩的农业产业园,其中包括3座日光温室大棚。目前,温室里分别种植着圆茄、长茄和辣椒。
与寒气袭人的冷库相反,茄子种植大棚里暖意融融、雾气弥漫。原平市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的农技专家刘建明正与来自山东寿光的专家一起俯身察看植株生长情况。在他们身旁,一垄垄排列整齐的植株上,挂着紫红饱满的茄子,十分喜人。
“每座温室大棚占地面积10亩,其中种植面积5亩,是忻州目前最大的单体温室。从大棚种植到冷库储存,我们正致力于构建一条‘产、储、用、销’产业链。”张志华对村子未来的发展满怀憧憬。
“大棚+冷链”的发展模式如同“时间银行”,为农产品保鲜增值的同时,也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同兴冷库冷链中心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改善村里的农业产业基础,带动村民发展面向城市的蔬菜种植和农产品加工储存产业,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发展。同时,还会积极吸纳村内脱贫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到冷库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张志华表示。
“冷库项目和日光温室大棚预计可让务工村民年人均增收2至3万元。”陈朝阳补充道。
◆ 轩岗镇黑水圪妥村:毛建茶“沏出”振兴路
“毛建草性凉且耐寒,我们村地势高、昼夜温差大,正好为其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依托这一自然优势,村里致力于打造符合现代人健康养生消费理念的‘纯野生、高品质’毛建茶。”原平市轩岗镇黑水圪妥村党支部书记李保龙一边捧起刚冲泡好的毛建茶,一边为记者介绍着。
琥珀色的茶汤氤氲着独特茶香。承载着茶汤的纸杯看似普通,实则杯身巧妙地融合了山水画与书法,通过上面的文字介绍,人们可以了解黑水圪妥村茶叶的种植环境、制作工艺、购买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据悉,黑水圪妥村位于海拔2393米的云中山脉,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野生毛建草。近年来,村党支部依托这一自然优势,探索发展新型集体产业项目,集资约112万元,发展毛建茶加工产业。主要是将毛建草制作成纸杯茶、罐装茶、小袋包装等多种形式进行销售,以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
其中,毛建茶加工厂项目新建300平方米加工车间,同时采用围栏、禁牧的方式,选定1000余亩土地作为野生毛建茶基地,年可产成品茶3000斤左右。
肥厚的毛建草在高山云雾滋养下自然生长,严格的制茶流程则让茶叶的口感更加独特。
“我们配备了5台茶叶加工设备,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循采摘、清洗、蒸制、发酵、晾晒等一系列传统工艺流程,并精准控制制茶环节的温度、湿度与时间。此外,还建造了一间阳光房,为采摘的茶叶提供干燥储存环境、更佳光照条件。”谈及如何打造高品质毛建茶,李保龙说,“差不多每8斤毛建草可以产出1斤成品茶……倒也不怕浪费,我们还考虑把损耗的枝叶制成助眠药枕等产品。”
“这野生毛建茶闻起来香,喝着更香,还有药用价值哩。”村民老薛笑着说。数年来,山地原住民常以毛建草为原料制成茶,将其作为消积食、去油腻、降尿酸、解热毒及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饮品。
“目前,我们正在计划注册商标……”望着手中的纸杯茶,李保龙眼里满是期待。据介绍,项目预计可带动该村脱贫劳动力约20户参与毛建草采收和生产,覆盖400余名农民从事毛建茶相关产业,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超20万元。
这个曾因高寒偏远而发展受限的山村,正借着高山茶叶,“沏出”乡村振兴的醇厚滋味。
◆ 段家堡乡段家堡村:肉兔养殖“钱”景广
三月初,来到原平市段家堡乡段家堡村,放眼望去,一座座肉兔养殖大棚鳞次栉比。尽管室外寒风凛冽,兔舍内却温度适宜。
智能化兔舍里,一排排干净整齐的兔笼映入眼帘,一只只洁白的肉兔膘肥体壮、憨态可掬。工作人员来回穿梭,或为兔子添加饲料,或仔细察看其生长状况,整个养殖过程井然有序。
据悉,段家堡乡誉佳肉兔养殖示范项目位于段家堡村北800米处,由原平市誉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项目占地面积61亩,总投资10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400万元。共引进伊普吕配套系繁育种兔2600只,年可出栏商品兔13万只左右,年销售收入约525万元。
2024年3月9日,该乡派人考察临汾市光华养殖场后,决定在段家堡村先行先试。同年5月份,项目开工建设。经过110天的紧张施工,新建标准化养殖大棚9座、饲料库1座。7月底,兔笼及附属配套设施安装完成,每座养殖大棚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可安装兔笼640个,每个笼可养兔8至9只。8月份,配套系繁育种兔全部入笼。
“35天左右断奶,70天出栏……这种伊普吕肉兔属于大型兔种,体型匀称、头小、腹部小,种兔体长能达到70公分左右,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养殖周期短等特点,而且肉质鲜嫩、低脂肪、高蛋白,老少皆宜。”养殖人员老于介绍。
“每座棚都采用了全自动技术,自动调温、自动投食……我们还会根据幼兔、成兔等不同生长阶段,精准配比饲料。”监控室内,公司技术员曹师傅表示,兔舍配有自动化饮水设备、气温调节设备、粪便传输设备等。随着他轻轻按下遥控器,3号养殖棚的监控画面便立刻出现在屏幕上。
“平日里,我们会定期做场地、笼具等的消毒工作,对饲养兔群进行疫苗注射。”翻看着免疫记录册子,曹师傅接着说,公司还派专人到总部学习养兔技术,熟悉掌握兔舍管理、兔病防治、科学饲养等方法。
据介绍,公司正全力打造忻州市最大的优质肉兔生产基地。成立兔管家养殖服务平台,整合兔产业饲料、兽药、技术资源,在兔肉主消费区设立销售网点,拓宽销售渠道,保姆式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和农户参与,形成肉兔良种引进、标准化养殖、疾病防控、饲料供给、商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
下午3点,一辆大型卡车停靠在大棚旁,车上已经整齐码放了一些笼子。戴着手套的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兔子装笼,准备将其运往目的地——河南。
“此前,我们已经往山东运送了一批兔子,有3000多只。我们的客户群体分布很广,还有四川、重庆等地的订单。”正在搬运的刘师傅抽空道。
当下,该村采取“党建引领+公司搭台+养殖户受益”的联农带农机制,依托原平市誉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利用灵活多样的模式,引领农户从事肉兔养殖,带动农户增收,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正在蹚出一条统养共富新路径。
策划:赵富杰 白雪萍
文字:白雪萍 赵丹琦
摄影:刘纪森 李保龙
设计:范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