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兴农科技公司的绿色“禾田梦”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4月12日 第 02 版 )

本报讯  近日,笔者走进山西河曲兴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西瓜、甜瓜、西红柿、黄瓜幼苗郁郁葱葱,工人们正娴熟地进行嫁接作业——每分钟精准完成5株幼苗的嫁接操作。这里,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正悄然推动着一场“绿色革命”。

在兴农科技公司的育苗大棚内,自动卷帘、地热线恒温系统与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高效运转。技术员轻触操作界面,实时监测仪立即启动,精准调配营养液,通过压力补偿滴箭实现“一苗一灌”。依托智能水肥技术,不仅省工省时,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司今年引进的“早春红玉”西瓜、“博阳9号”甜瓜、“爱丽莎”西红柿等新品种幼苗长势喜人,即将移栽至周边5座大棚,确保6月抢“鲜”上市,为农民增收再添保障。

兴农科技的产业发展,始于2007年公司组培室种下的第一粒种薯“科技种子”。从年产3万粒马铃薯原原种的小型实验室,到如今年产625万粒的“中国马铃薯种薯基地”,这场“种薯革命”的背后,是近百项专利技术的积淀。通过茎尖脱毒技术,兴农科技为种苗实施“精密手术”,彻底摆脱病毒侵扰,培育出“晋薯16号”“费乌瑞它”等抗病高产品种。2024年,公司原种和一级薯产量从15万斤跃升至1500万斤,脱毒种薯普及率达100%,带动当地马铃薯亩产突破7600斤,农民收入增长超30%。

兴农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农民自繁自用”模式,解决了种薯短缺、调种成本高等难题,并与张家口市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机构深度合作,持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如今,1500万斤优质种薯从河曲出发,播撒至华北300万亩土地,带动10万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在河曲,科技的力量正将“不可能”变为“新常态”。过去饱受晚疫病困扰的马铃薯种植,因“晋薯16号”的推广焕发新生;引进的“荷兰薯”填补夏收空白,亩收入突破6000元。此外,“高巧”拌种技术以95%的杀虫率,每年为农民挽回30%减产损失。曾经的“望天田”蜕变为“聚宝盆”,旱地亩产从不足千斤跃升至3800斤,科技真正成为农民手中的“金钥匙”。

23项省部级荣誉、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扶贫龙头企业……兴农科技的品牌价值与社会责任交相辉映。如今的兴农科技公司,不仅拥有脱毒种薯的种质资源库,业务更扩展到西瓜、西红柿、黄瓜等瓜菜品种的培育领域,努力使瓜菜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在这里,科技兴农不再是口号。

兴农科技的成功,印证了科技创新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通过绿色技术攻关与智慧生产模式,公司为农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未来,兴农科技将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种业创新,拓展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助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目标。

(王春梅张军何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