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粮”见忻州声闻天下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3月27日 第 03 版 )
繁峙黄米
偏关县绿色有机农业基地
中国杂粮看山西,山西杂粮看忻州。
在中国北纬38度的黄金种植带上,忻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这里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下辖14个县(市、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昼夜温差大,具备种植优质杂粮的纬度、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优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忻州孕育出300多万亩绿色、生态、有机、健康的特色杂粮,小杂粮已成为忻州的特色名片。
忻州杂粮以一粱(高粱)、二薯(马铃薯、红薯)、三麦(莜麦、荞麦、藜麦)、四米(小米、黄米、糜米、甜糯玉米)、五豆(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为主,涵盖20余个作物种类,总产量达70万吨以上,规模稳居全省之首。2014年,忻州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杂粮之都”。近年来,随着我市特优农业战略的实施,忻州杂粮产业日益兴盛,构建起“一都九乡”发展新格局。
忻府区
中国甘甜红薯之乡
红薯 作为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且营养丰富的粗粮作物,红薯早已融入了忻州人的日常生活与饮食文化之中。2019年9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正式命名忻府区为“中国甘甜红薯之乡”,这一称号的获得并非偶然。忻府区的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红薯生长,所产的红薯甘甜可口、品质优良、富含多种矿物质。目前,已形成了合索乡、奇村镇、高城乡、曹张乡、董村镇、西张乡6个红薯集中种植区,盛产的“西呼延红薯”“游邀红薯”“西张红薯”“金山红薯”广受赞誉。
宁武县
中国高原莜麦之乡
莜麦 2020年10月,宁武县被中粮协命名为“中国高原莜麦之乡”,全县平均海拔2000米,无霜期短、降雨量少、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自然条件不仅适宜种植莜麦,还能保证莜麦的品质。由莜麦加工而成的莜面,如今已衍生出多样的做法:莜面鱼鱼、莜面栲栳栳、莜面窝窝……莜面的花式做法,更诠释了“宁武味道”。
静乐县
中国藜麦之乡
藜麦 近年来,这种圆圆小小的农作物备受青睐,成为养生饮食的新宠。藜麦是一种碱性食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有助于调节人体酸碱平衡,保持健康体质。2013年,静乐被授予“中国藜麦之乡”称号。近年来,全县更是以成为“全国藜麦第一县”为目标,依托山西省藜麦全产业链的重点发展和藜麦专业镇的建设,成功打造了致富新产业,为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注入强大动力。
繁峙县
中国黍米之乡
黄米 黄米也称“黍米”,是黍子去壳后的产物,性平味甘、益阴利肺,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2021年,繁峙县被命名为“中国黍米之乡”。县委、县政府把繁峙黍米品牌建设作为黍米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打造黍米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目前,繁峙黄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偏关县
中国糜子之乡
糜子 糜子是中国古老粮食和酿造作物,根系发达且生长速度极快,被列为五谷之一,主要种植在春夏季干旱、土壤瘠薄的旱作农业区。糜子性味甘、平、微寒、无毒,是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养胃、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除热愈疮的功效。偏关县种植糜子历史悠久,近年来持续扩大种植面积,优化产业布局,做精做细“偏关糜子”品牌。2023年,偏关县被命名为“中国糜子之乡”。
五寨县
中国甜糯玉米之乡
甜糯玉米 有“中国甜糯玉米之乡”美称的五寨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这里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长,产出的玉米皮薄、无渣、甜糯、香软,富含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故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截至目前,五寨县甜糯玉米种植面积约6.5万亩,甜糯玉米加工企业7个,年加工转化6万余亩,辐射带动农民近万人。甜糯玉米不仅是可以端上餐桌的美味,更成为了富民强县的重要产业。
岢岚县
中华红芸豆之乡
红芸豆 忻州的豆类品种丰富,有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等,每一种都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其中岢岚的红芸豆更因籽粒饱满、色泽鲜艳畅销国内外市场,稳坐全市小杂粮出口的头把交椅。2010年,岢岚县被授予“中华红芸豆之乡”称号,红芸豆种植面积在当地逐年攀升,成为全县农民重要经济收入来源,小小红芸豆变身农民增收的“金豆豆”。
神池县中国亚麻油籽之乡胡麻 胡麻学名“亚麻”,籽粒扁平,前端呈鸟嘴状,色泽光亮,耐贮藏,抗虫蛀,出油率高。作为华北地区海拔最高的县城,神池县地处管涔山北麓,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胡麻生长。2014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神池县“中国亚麻油籽之乡”的称号,神池胡麻的高质量发展也迎来了新起点。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胡麻产业化发展,同时围绕“胡麻产业+旅游”建立胡麻特色主题乡村,推动神池胡麻在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效益增长及产业融合方面全面发展。
河曲县
中国红葱之乡
河曲红葱 又叫“旱葱”“楼子葱”,因表皮呈红色而得名。其耐寒耐旱,易贮藏,适应性广,营养丰富,内含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河曲县种植红葱的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政府深挖资源优势,在产业布局、基地建设、品牌创建、销售渠道等方面全力予以保障,推动红葱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的优势产业。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对“河曲红葱”实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同年,河曲县人民政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签署《共建“中国红葱之乡”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河曲县红葱全产业链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策划:王国梁 李春平
文字:王晟
设计:赵菁
摄影:张向荣 康晓宇 陈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