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县十项举措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

字数

《 忻州日报 》( 2025年03月10日 第 03 版 )

本报讯   今年,静乐县将以“服务优”驱动“发展进”,通过实施十大有力举措,大力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全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强化“说到做到”工作作风。持续深化改革探索,致力于充分激发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有力的支撑根基,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到实处。

构建“12345”+营商环境“联动机制”。打造7×24小时全天候政务服务体系,涵盖咨询解惑、问题解答、违规举报等多维度服务内容。精心构建“接、转、办、访、析”闭环管理机制,全面受理企业各类诉求,确保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并主动及时反馈办理结果,做到企业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中枢。依托大数据技术支撑,对“一件事”的办理流程进行深度再造。推动实现“多表合一”“一次提交”“一网申请”,大幅简化办事环节,切实让群众办事流程更加便捷高效,显著提升办事体验。

拓展“六个通办模式”。借助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持续推动服务事项跨部门协同办理、关联事项集中办理、容缺事项承诺办理、异地事项跨域办理、政策服务精准办理。积极推进“全县通办”事项向“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拓展升级。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整合人员与平台优势,全力打造政企沟通、企呼我应的“企业之家”品牌,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服务支持。持续深化多渠道帮办代办服务模式,提供“管家式”全流程贴心服务。着力提升“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服务质效,推动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就近办”“免证办”,构建起区域15分钟、乡村辐射10公里的便捷政务服务圈。

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数字化建设。从技术革新、平台优化、服务升级三个关键视角出发,积极探索运用智能化手段。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整合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传统的被动响应模式向主动服务模式转变,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全面升级,从粗放式建设向智能化运营成功转型,真正践行“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

加速热线服务响应。秉持“接诉即办、未诉先办、限时办结”原则,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将提升市民满意度作为政务热线工作的长期核心目标之一,制定详细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措施高效落实。同时,强化热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培训教育,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深化热线服务内涵。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样化服务形式,拓展服务渠道,精准对接市民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深度与广度,切实增强市民对政务服务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拓展无差别受理,推进“综合窗口”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与质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

提升政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深化数据赋能应用场景创新,全面提升政府履职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时筑牢数字政府建设的安全防线。借助数字化转型,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与管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字支撑。

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目录体系,构建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完善平台数据共享规则标准,持续优化平台服务效能。积极探索构建协同监管工作机制,为公共资源交易营造更加透明、高效、规范的市场环境,为经营主体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撑,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永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