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1日
在陕西省汉中市,无人机驾驶员操控多旋翼无人机,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Ⅰ级防洪点危岩山体进行视频和图片数据采集。
疫情防控志愿者指导进入社区人员扫描健康宝二维码。
副驾驶座上的测试员手持设备记录监测自动驾驶车辆数据。
用户正在使用地图软件进行导航。
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的一块水田里,采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智能导航水稻插秧机正在插秧。
打车导航、快递外卖、在线问诊、网络购物……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支撑,提供位置服务的地理信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入,地图应用大显身手,在疫情防控、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构建防疫“保护圈”
“您好!请出示健康码。”如今,进入商场、小区、公园,健康码成为防疫标配。健康码背后,正是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的融合。
今年人们普遍因疫情减少外出,但地图应用的使用频率仍居高不下。疫情发生后,各大地图平台上线了一批助力疫情防控的新功能。例如,公交、地铁客流量满载查询功能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所选线路的乘车拥挤程度,提前做好线路安排,避免人群扎堆;无接触酒店查询功能可以让用户筛选合适的酒店资源,从而安心入住;新上线的热力图,则能帮助大家查看实时人口流量密度;查看疫情小区、搜索发热门诊、寻找附近的核酸检测点等功能也满足了人们居家隔离、自我防控的信息需求。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孙玉国表示,今年以来,数字化防疫经验表明,从卫生防疫到医疗养老,地理信息的新需求不断释放,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发改委明确的新型基础设施范围看,地理信息服务相关的物联网、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均涵盖在内。
助力自动驾驶发展
近日,拿到新车的刘先生体验了一把自动驾驶。他说:“车会完全根据地图导航来行驶,再加上全车8个摄像头360度识别周围的路况,自行变道等都可以顺利完成。”自动驾驶离不开地理信息服务,最重要的是高精地图、高精定位和实时路况信息。
今年2月份,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中明确提出了“智能汽车基础地图”的概念。
业内人士称,根据目前各大车企公布的自动驾驶规划及产业调研情况,2021年或是L3(有条件自动驾驶)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元年,当下高精地图供应商们正在抢抓机遇,与车企进行合作,提升自动驾驶的水平。
有专家认为,伴随高精度地图搭载应用于自动驾驶车辆,地图的更新也将成为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一项持续服务。此外,在高速路口复杂的匝道、城市里人流车流聚集的路口、信号和光照都较差的地下车库等场景下,地图应用如何保证安全出行,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打通导航“最后几米”
每晚下班后,北京的姚女士习惯了打开地图应用,点击“打车”,自动定位出发地,手动输入目的地,各种选择呈现在眼前:省钱的快车、传统的出租车、服务较好的专车等都有,所需费用也预估出来了,这正是地图应用提供的多平台多车型“一键打车”服务。
“我感到现在地图应用越来越精细化,不管是打车、骑车,还是乘公交地铁、开车自驾,都离不开地图应用导航。”姚女士说,“尤其是3D实景地图功能,以前在商场里找一家奶茶店,得靠一双脚实地走、一张嘴不停问,现在靠地图就能循着找过去。”
确实,除了远距离的驾车路线、中短距离的骑车路线,关系人们“最后几米”的步行路线也有了优化。地图应用的精度提高后,使用场景大大拓展,用户体验也更好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表示,室内与地下的导航定位可以利用蓝牙、蜂窝基站等无线信号及各类传感器,来解决地理信息应用“最后几米”的问题。不为“最后几米”所阻隔,地图应用才能更智慧。
逐渐“嵌入”各行各业
当下,地图应用正在与各行各业融合,助力打造更加智能的生活:在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自动引导运输车在堆场中来回穿梭,实现了装货卸货的“自动搬运”;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沿预设路线自行作业的无人机在农田上空播种,每千米播种偏差不超过2厘米;在许多景区,地图应用能实时定位到景点位置,然后自动开启讲解服务……
近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借助超过2000个地基增强站,北斗系统具备为用户提供分米级、厘米级甚至是毫米级定位精度的能力。可以预见,基于北斗导航服务的行业应用将进一步加速落地。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建设、不动产管理等领域,地图应用将发挥更大作用。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