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记忆中的“年味”

本报记者 白雪萍

2025年01月28日

“阎老师,帮我写一副春联吧?”“没问题,用行书可以吗?”“我想要一副章草体的。”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在忻州铁路运输技工学校后院的一间办公室里,宽大的书桌前,阎定文老师正全神贯注地书写春联。地上,到处晾着写好的春联,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分外喜气。

阎定文是忻州铁路运输技工学校的老师,自幼酷爱书法,精研章草数十年,书法造诣颇深,是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每年春节前夕,前来求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我得忙好多天呢。”阎定文老师笑着对记者说。

“春来堂上琴书润,花发庭前翰墨香”。凝神运气、蘸墨下笔,阎定文老师几乎是一气呵成,一副喜气盈盈的春联便出品了。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月二十八,父亲就会把裁好的红纸叠成五字格或七字格,提起蘸满墨汁的毛笔,书写春联。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久已期盼的“年”来了。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春联也越发精美,但大多都是机器印刷,少了韵味。因为不是手写,制作中少了裁纸的步骤,没了挥毫泼墨的环节,让过年少了一些仪式感。

阎定文老师认为,手写春联,一笔一划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赓续,可以让人们在浓浓墨香中感受年俗、品味乡愁。

“春联就是图个好意头,我觉得手写的春联更有诚意。”在一旁等待的李先生接过话茬说。

农历腊月二十一上午的忻州古城泰山庙前广场,喜气洋洋,书法家们现场书春联、赠春联、送万福,吸引了众多商户和游客围观。四溢的墨香气息,让本就热闹的忻州古城年味满满。

记者发现,在忻州古城,今年的春联集市上也有专门卖手写春联的。“一天也能卖出20来副哇。顾客以年长些的人居多,但也有对手写春联感兴趣的年轻人。”一位摊主介绍道。

“手写的春联更有年味,能唤起儿时对年节的美好记忆。”正在购买春联的王先生是一位中学老师,他说,与印刷春联相比,手写春联更有特色,每一副都蕴含着书写者的情感和祝福。

写春联、贴春联,是“年味”最纯粹的体现。大红纸写上寓意深刻的黑字,贴在门上,再配上一个大大的“福”字,家家户户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新春的到来。

留住乡愁,追寻“年味”。这个春节,让我们用墨香唤醒萦绕心头的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