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8日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干部获取知识、提升素养的重要场所。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干部教育培训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党校图书馆必须积极探索信息服务创新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
一、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
馆藏资源方面。虽然党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政治理论、党史党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但存在资源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如部分馆藏资源陈旧,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干部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政策的学习需求。同时,特色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对于地方党史、地方发展案例等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整合和开发不足。
服务模式方面。传统的服务模式主要以借阅服务为主,缺乏主动推送信息和个性化服务的意识。在培训过程中,未能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导致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
技术应用方面。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图书馆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数字化资源整合程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影响了干部获取信息的效率。同时,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足,难以实现精准服务。
人才队伍方面。多数馆员为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出身,缺乏学科背景,难以满足干部教育培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且,馆员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适应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更新,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党校图书馆只有创新信息服务,才能为干部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满足他们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决策参考等方面的需求。
提升党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需要。通过创新服务,能够促进教师教学内容更新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党校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进而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应对信息技术发展挑战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党校图书馆如果不积极应用新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渠道,将会在信息服务领域逐渐落后,无法发挥其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有效能。
三、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路径
优化馆藏资源建设。一要调整资源结构。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和学员需求,加大对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生态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等书籍的采购力度。同时,注重国内外经典著作和前沿理论的收藏,确保馆藏资源的全面性和时效性。二要加强特色资源开发。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建立特色数据库,为干部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学习素材。三要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其他图书馆以及党政机关图书馆的合作,拓宽资源获取渠道,丰富馆藏资源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
创新服务模式。一要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学员信息档案,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书目推荐、信息推送和专题定制服务。二要深化嵌入教学科研服务。主动与党校的教学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了解教学需求,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和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为科研项目提供定题检索、文献传递、数据分析等服务。三要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和学术研讨,激发学员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图书馆资源的知晓度和利用率。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一要完善图书馆管理系统。升级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优化图书借阅、归还、查询等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平台,实现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和获取,方便快速查找。二要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图书馆,为干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借阅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图书馆的运行数据、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精准服务。三要拓展移动服务渠道。开发党校图书馆移动应用程序,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通过手机APP,可以查询馆藏目录、预约图书、在线阅读电子资源等,提高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一要优化馆员专业结构。引进多种学科的专业人才,充实图书馆队伍,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干部教育培训的信息需求。二要加强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定期组织馆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掌握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技能。三要建立馆员激励机制。建立健全馆员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将服务质量、科研成果、业务创新等方面内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对表现优秀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党校图书馆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信息服务创新是提升其服务效能的关键。通过优化馆藏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模式等措施,党校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干部教育培训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探索和实践信息服务创新路径。
(中共忻州市委党校 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