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内在逻辑与方向原则

2025年01月18日

核心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安排和“七个聚焦”分领域的目标,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蓝图,必将对未来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

要读懂“进一步”的深刻内涵。从“改革”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已有40多年,这期间改革取得许多新的伟大突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意味着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今,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一以贯之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继续下去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不停歇、不止步,不断将全面深化改革引向深入。‌

要读通“全面”的深刻内涵。“全面”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意味着改革需要从总体角度考量,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纳入整体规划,使各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决定》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以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为其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读透“深化”的深刻内涵。改革越是前行,就越是会遇到重大阻力。“深化”要求我们将改革进一步向广度延展、向纵深推进,这既包括对原有改革举措的完善和发展,对原有改革任务的破冰和攻坚,也包括对新的改革领域的探索和突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之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所以要求我们知难而进、攻坚克难,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不凡业绩。

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举措在广度与深度的延展,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举,彰显了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历史逻辑:改革开放征程上的历史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通过变革和开放应对民族危机,使中国实现了从苦难到辉煌的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改革的新时代。这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同样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头。

(二)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类一切认识活动要以实践为前提,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蕴含着不断改革的革命逻辑。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阶段,国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创新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由此看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三)实践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刻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可见,全会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重强化了问题意识、突出了问题导向。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从改革经验和现实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改革的特点规律,提出“三个更加注重”的针对性要求和具体举措,旨在继续完善和细化各方面制度机制。另一方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性标准要求更高。《决定》明确“七个聚焦”分领域改革目标,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领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

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原则

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六个坚持”,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决定》中将党的领导作为重要内容,为改革提供了明确的理论依据和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路径。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是我党的价值旨归。《决定》提出,要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部署,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具体领域提出具体举措,切实追求实效。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强调“坚持守正创新”时提出了“三个不动摇”,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守正就是要坚守“三个不动摇”,不迷失方向,为创新提供定力;创新就是要在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探索改革新领域,开辟改革新路径,为守正提供动力。

四是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新时代新征程,在改革进程向前拓展,各领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同时,要继续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已有制度,推进新领域制度创新,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五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决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部署,要求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努力做到改革和法治同向发力、系统集成,实现二者相互促动。

六是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                                   (中共原平市委党校 仝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