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助农增收促振兴

2025年01月18日

“‘科技小院’入驻以来,围绕设施农业、盐碱地治理、有机旱作等方向和当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开展了课题研究和实践,有效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服务当地乡村振兴。”小院首席专家张天柱介绍。

2023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设施农业科技小院正式入驻了忻州市科创驿站,张天柱带领小院师生以特色农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为抓手,以优质、安全果蔬供应保障为目标,积极引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新品种”,以工厂化、标准化、智慧化为技术途径,构建绿色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有机旱作和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2024年引进新品种10个,种类涉及苹果、葡萄、樱桃、桃、李子等北方果树,还有西瓜、甜瓜、草莓、百香果等瓜果,试种并推广。还以神池羊粪作为基肥,配套使用胡麻饼粕肥、蚯蚓肥等特色有机肥,打造南瓜种植的‘羊粪+胡麻饼粕肥+蚯蚓肥’施肥模式,并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集成熊蜂蜂群授粉、测土配方施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微纳米气泡富氧水、微纳米气泡富甲烷水等技术,示范推广种植‘高原贝贝南瓜’,精心培育出超过500斤的最大的南瓜。”在神池县东湖乡东湖村和龙泉镇荣庄子村新建的222座大棚实训基地,正在逐步构建起科技引领、特色种植和新品种试验的农业发展体系。

另外,“科技小院”还在神池县积极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工程。如运用秸秆灭茬还田、深松整地、测土配方施肥、良种选择、种子二次包衣、机械精量播种等多种技术,形成“玉米去地膜化机械种植集成技术”体系。实现旱作良种攻关目标,培育有机旱作品牌,树立有机旱作农业典型,成功打造有机旱作去地膜化玉米示范田。

在忻府区南关村智慧农业创新示范园,成功举办了关于鲜食玉米品种展示及甜糯玉米“一年两作”种植技术现场观摩及品鉴交流会。通过“玉米大棚育苗”,试验大棚育苗移栽种植,缩短玉米生长周期,并通过“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科学水肥管理”等一系列技术的集成运用,克服了光热资源不足的限制,积极探索“一年两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可行性,扩大甜糯玉米种植规模,延长加工期,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

下一步,“科技小院”将围绕忻州杂粮、果蔬生产发展需求,重点开展盐碱地治理、有机旱作农业同设施农业发展相结合的技术研究及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区域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本报记者乔龙飞 通讯员李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