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不厌百回读

2022年06月15日

真知蕴藏在好书中,就像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就越丰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迪智慧、涵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读书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基础。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努力读好书、善读书,才能让阅读更好滋养自身成长。陈毅同志一生勤学不辍、喜爱读书,恪守自定的“三要”读书原则,即要少、要精、要约。他读书从不打“游击”,而是精选精读,读一本就消化一本。历史上,不少名人名家的读书经历表明,熟读、精读高品质书籍,打好阅读根基,有利于萃取精华、学以致用。

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往往是堪称经典的“大书”。那些教人明理悟道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经典,比起其他书籍会难“啃”一些,却有益于廓清思想迷雾,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一本《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同志看了不下一百遍,周恩来同志视之为“贴身伙伴”,邓小平同志喻之为“入门老师”。为何这本小册子如此重要?正是因为里面有思想的武器、真理的力量。今天我们读书,唯有坚定决心、迎难而上,聚焦经典著作精读、钻研,方能打牢知识根基,开拓自己的人生视野。

许多人读书时有类似体验:手捧一本好书,往往有一种急切读下去的渴望,然而一遍读下来难免会有忽略的地方。这些被忽略之处,如果是细枝末节,也许没什么损失,如果恰恰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岂不是“入宝山而空返”?防止此类遗珠之憾,唯有多读几遍、反复深读。真知蕴藏在好书中,就像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就越丰沛。

多读精读好书,并非简单重复,而是伴随着思考,仿若层层剥笋、得其真味,亦如大浪淘沙、始得真金。有人初读《老人与海》,脑海里难忘的是老人与凶残的鲨鱼搏斗的情景;深入读下去,把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思考,逐步感受到作品展示出人的精神力量,揭示了凡人也能成为英雄的道理。实践证明,精读而非泛读,努力把一本好书读深读透,远比快读速读收获更大。

中华民族自古重视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需要通过阅读塑造自信自强的品格。好书不厌百回读,尤其是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经受反复检验的好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比拼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不妨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善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真正觅到真知、涵养底蕴,提升境界、丰富内心。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