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30日
——专访山西省委书记林武
记者:您好!山西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属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请您结合山西省情和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林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是我们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其重要意义。
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强政治认同、维护祖国统一的必然要求。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舞台,云冈石窟、五台山等历史文化遗产无一不是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标志。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进“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巩固和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统揽“两个大局”,向全党发出了“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令。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域发展也不尽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现代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加快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弱项,全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增进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构筑起了滋养灵魂、慰藉心灵的共有精神家园。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要牢记嘱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纽带更牢固。
记者:近年来,山西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发展。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林武:民族工作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山西尽管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但民族工作同样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了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省委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及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山西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在山西落地落实。结合全省机构改革,将省、市、县民族工作部门全部并入党委统战部,在各级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更好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更好协调处理民族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二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095万元,全力支持我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完善设施、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基本保障水平,全省23个少数民族贫困聚居村全部实现脱贫。
三是创建工作多点开花。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基地、民族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基地“三个基地”建设,目前已建成1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两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持续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增进“五个认同”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持续办好西藏班、新疆班,有力促进了各族学生深度融合。精心打造《边城罢剑》《傅山进京》《生命如歌》等一批展现民族团结主题的优秀剧作,在省内外引发热烈反响。开展新疆籍人员在晋好人好事宣传活动,大美新疆在山西深入人心。
四是依法治理不断深化。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重点规范执法监管单位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等领域,坚决反对和制止一切违反民族政策、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行,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让各族人民从每一个案(事)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这几年,我省民族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呈现良好态势。2019年,我省有6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7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大同视察时强调,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请问,山西省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
林武: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不到三年再次亲临山西视察,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对山西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山西人民的亲切关怀。省委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召开了省委全会,出台了贯彻意见,建立了闭环落实机制,在全省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的热潮。一个突出重点是,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多措并举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传承。
一是健全政策保障,省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云冈文化遗产保护和创建云冈学的实施意见》,并将云冈石窟保护传承写入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议及其纲要。
二是实施“五大工程”,紧紧围绕云冈学研究和云冈石窟保护,统筹实施文物保护、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文旅融合“五大工程”,进一步推进文物活化利用、挖掘民族瑰宝内涵。
三是强化文物保护,坚持保护优先,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监管平台,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加大文化遗产的实物性、数字性、抢救性、修复性保护力度,历史文化遗产防护能力有了明显增强。
四是完善学科建设,成立了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与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共建云冈学研究中心,在云冈石窟建设北京大学云冈研究基地,成立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加大研究力度,不断丰富云冈学科研成果。
五是深化文化交流,启动“游千年古都大同·读民族融合历史”大型文旅活动,举办“魏风堂堂”云冈特展、“丝路光华”艺术联展、大同北魏文化和民族融合开明文化论坛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得到广泛宣传和高度认同。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山西更大贡献。
记者: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山西省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林武:当前,山西正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做好民族工作尤其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式。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讲好山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建设,推动“七进”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开展互观互学,实现对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
二是创新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着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23个已脱贫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脱贫成果,加快推进少数民族聚居村建设,促进各族群众持续增收,创建民族和谐村。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积极助推受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扎实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打造良好服务环境。结合推进社区治理,加强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全省打造一批城市民族工作的先进典型。
四是创新民族事务治理方式。加强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并及时依法妥善处理,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确保民族工作领域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五是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深入挖掘打造民族团结题材剧目,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的形式和载体,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心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