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07日
赵家洼村居民搬迁到县城,住进了广惠园移民新村。
宋家沟新村全景。 赵文君 摄
盛夏时节,忻州市岢岚县清爽宜人。出了县城,跨过岚漪河,沿着一条沙石小道走进曾经的贫困山村——赵家洼。放眼望去,道路两旁的油松郁郁葱葱,绽放出青翠绿意,装饰着曾经裸露的黄土与山地。
过去的3年,赵家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赵家洼村旧址,拆旧复垦种上了油松,村民们搬迁到县城,住上了新居,穿上了新衣,领上了薪水……城里的广惠园移民新村,承载着赵家洼人的新梦想和幸福新生活。
走进广惠园刘福有的新家,两室一厅的屋子干净整洁,房屋南北通透,光照充足,浅色系的装修把家里衬得亮亮堂堂,格外舒适。“自打搬进了楼房,生活都变样儿了,现在每天勤洗脸、周周要洗澡,可讲究了。”说起如今的好日子,今年75岁的刘福有笑得合不拢嘴。
不仅享受到了养老保险和低保,搬到新住所后,刘福有还有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个月能拿到1200元的工资。“以前种地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好了,每天只需要把柏油路扫干净就行,工作轻松,生活也有了保障。”说到现在的好生活,刘福有打开了话匣子。
平日里,刘福有和老伴儿杨娥子固定时间出门工作,下午回到家还不耽误看《新闻联播》。“冬天一进家门就暖暖和和的,不用担水、背柴、拉肥、铲炭了,每天睡下可歇心了,和之前的生活天差地别。”杨娥子高兴地说。
从赵家洼搬进广惠园,曹六仁的生活也变得大不一样了。“我现在每月能领到2800元的工资,打工加上各项补助,我和老伴儿一年总收入有6万多元。”曹六仁说,“以前是有啥吃啥,现在是想吃啥吃啥,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疫情期间,曹六仁还拿出3000元捐给武汉。“国家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疫区有困难,咱脱了贫,也要尽一份力。”他说。
王三女年轻时患上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这些年又引发慢性支气管炎。雪上加霜的是,前些年丈夫、儿子相继离世,儿媳妇也离了家,她独自一人拉扯患有残障的孙子、孙女,生活极为艰难。
进了城,从土坯房搬进了新楼房,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检查,她的孙子、孙女也在政府的帮助下,送到了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王三女的脸上少了愁容。这些年,她还在家里养了好多花儿,花开之时,芬芳满屋。“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王三女不禁感慨道。
曾经山峁沟壑几度难,如今脱贫致富换新颜。与赵家洼相隔不远的岢岚县宋家沟村作为岢岚县易地扶贫搬迁的8个集中安置点之一,这几年也大变了样儿,实现了“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美好愿景。
易地扶贫工作开始后,全乡14个村的145户265人成为新宋家沟人,从口子村搬来的刘林桃和老伴沈姚付就是其中一户。搬来后,老两口摆起了凉粉摊,一年能挣万数块钱,再加上养老保险、平时打打零工,老两口一年能入账三四万元。“在家门口就能挣上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说这话时,刘林桃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宋家沟村,每个村民心里都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老人们说,原来是穷人多、闲人多、垃圾多,现在是游客多、忙人多、收入多,大家都在比富裕、比干净、比精神状态。
赵家洼和宋家沟的变迁,是忻州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缩影。截至去年9月底,忻州市规划建设的68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共搬迁安置34434户84505人,搬迁对象全部搬迁入住。
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忻州市强化产业就业扶持,构建起“县有产业园区、乡有扶贫车间、村有家庭工坊”的新型产业扶贫格局。目前,全市建成扶贫车间167个,培育国家、省、市、县4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个,鼓励发展合作社1.4万个、家庭农场2175个,建成“一村一品”基地4002个,让搬迁群众守住“稳稳的幸福”。
宋家沟新村里的三棵树广场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标语格外醒目,这是乡亲们的共同追求。
(据《山西日报》 作者冯耿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