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7日
图为抗战时期的民兵英雄张初元
说起“劳武结合”,人们就想到了宁武县民兵英雄——张初元。他的“劳武结合”模范事迹在晋西北及晋绥边区广为传颂,他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宴请。他1960年5月出席了全国民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一生中被毛主席亲切接见过7次。
抗日战争时期,宁武是晋绥边区的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英勇顽强的宁武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游击作战,痛击敌人,留下了光辉的历史足迹。当年,晋绥边区树立的五面旗帜中,宁武就拥有两面。这里介绍的特等民兵英雄张初元,就是其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张初元,1913年6月10日出生于宁武县新堡乡旧堡村。青少年时期给地主放牛、放羊。1940年1月,宁武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张初元积极参加农救会,随后担任了村武委会主任和抗日自卫队队长,带领群众进行对敌斗争。1941年,张初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以后,日军在游击区实行“蚕食”政策,导致根据地面积一天天缩小,形势十分严峻。1942年冬天,张初元和农救会根据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按照中共宁武县委“挤敌人”的具体部署,决定从整顿旧堡村民兵组织、武装保卫农业生产入手开展对敌斗争。
1944年,为了对付日寇的“三光”政策,他组织民兵成立变工互助组,把劳力武力结合起来,首创了民兵组织与变工组织结合起来的方法,平时民兵和群众一道生产,有了敌情马上参加战斗,使生产、战斗“两不误”。这一“劳武结合”的经验,当时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很快便在各根据地推广开来。在战争年代,广大民兵一手拿锄搞生产,一手拿枪打敌人,以战斗保卫生产,以生产支援战争,劳武结合十分密切。之后,根据地的粮食、布匹自给有余,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根据地也发展壮大了。就连边区秧歌里也有这样的歌词传唱:“‘劳武结合’的张初元,他家住在宁武县,生产和打仗相结合,晋绥边区美名扬。”那年,著名作家马烽还根据张初元的事迹编写了《张初元的故事》一书。
随着抗战转入反攻阶段,张初元与旧堡村民兵不断完善“劳武结合”的经验。他带领民兵配合贺龙、关向应指挥的八路军某部,与敌人展开了联防战、伏击战、麻雀战,多次袭扰和打击敌人,参加大小战斗40多次。贺龙司令员高度评价说:“有了‘劳武结合’这个好典型,抗日根据地的棋子就活了,棋子一活,抗日战争必定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初元历任中共五寨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岢岚县委书记,忻县地区贫协会主席,宁武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并任政协山西省委员会委员。1950年他光荣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国庆观礼。1984年离休后,已71岁高龄的他被宁武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老干部报告团团长、校外辅导员。1985年他应邀进京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大会,受到中央军委领导杨尚昆等首长的亲切接见。他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教育着一代代人,牢记革命优良传统、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他的革命事迹在《山西日报》《忻州日报》《华北民兵》《支部建设》等各级媒体上经常登载和报道,成为“红色教材”。
(本报记者 王金华 张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