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9日
2月9日,我省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太原揭牌。该实验室从筹划到揭牌运行仅用时两个月,成为山西速度、山西效率、山西形象的有力印证。大数据、智能化改变着生产,改变着生活,改变着山西经济发展的模样。
2月18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工信厅启动双月入企服务周活动。聚焦“六新”突破,聚力转型发展,重点围绕信创、大数据、半导体、光电、光伏等14大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省工信厅分别成立14个突破服务组,赴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帮扶指导。
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山西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竞争优势彰显的现代产业体系,昂扬进取、步履铿锵。
经过各行各业接续努力,我省传统产业蝶变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异军突起,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时期,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山西经济正加速从“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
引项目聚人才,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
2020年,山西聚力打造14个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引进相关大企业大项目、高端紧缺人才和研发机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我省发布实施支持信创、新材料、集成电路和软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高成长性产业提速发展。重点行业年度发展行动计划、《山西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实施。
2020年10月21日,在山西省电力交易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用电首场交易会鸣锣开市。26家售电公司、6家电力批发用户代表21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挂牌报出用电需求,21家发电企业现场摘牌报出供电量。经过近1小时的现场交易,交易中心大屏幕上的总成交电量定格在53.33亿千瓦时。打造电价“洼地”,集聚先进产能。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改革正式落地,用电电压等级110千伏及以上的14大标志性、引领性新兴产业用户实现终端电价0.3元/千瓦时。2020年全省先后有442户企业参与新兴产业电力交易。
晋阳湖·首届集成电路和软件业峰会在太原成功举办,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等600多人汇聚龙城,共话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山西行启动,35位院士、专家抵晋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把脉问诊、支招出力。
创载体、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我省汇聚政策合力,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大数据、信创等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部分细分领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16281座,开通率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元煤矿、庞庞塔煤矿率先建成井下5G专网,成为全国智慧矿山建设的典范。大数据产业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到23.36万架,服务器能力近240万台,年均增长率、上架利用率均达到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半导体产业形成了第二/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芯片-封装-应用产业链,烁科晶体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占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光电产业集聚了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山西高科LED封装、显示屏规模居全国前列。
构建七位一体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霞为技术团队定下两个目标:“今年我们要尽快完成国际首个III型胶原蛋白标志性成果项目落地,并实现全球首个人源化胶原蛋白新材料产业园投产达效。”专注于功能蛋白领域研发和产业化的锦波生物2020年创新成果丰硕。企业科研投入占到总产值的近16%,完成发明专利申报4项、国际PCT专利申报1项、国际蛋白结构数据库收录蛋白原子结构解析2项。杨霞认为,山西致力于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对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创新发展带来巨大助力。
2020年,我省出台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行动方案,梳理完善“四个清单”,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信创、大数据、半导体、新材料以及新装备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2020年12月12日,郑太高铁全线贯通运营。飞驰在郑太高铁线上承担首发任务的高速动车组,装配了来自中车永济电机公司的牵引电机。该公司研制的电传动系统产品已覆盖我国铁路一半以上的高速动车组,牵引高速动车组经受住了各种复杂气候及运行条件的考验。牵引时速达400公里的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正式下线,更是让中车永济电机公司以及中国高铁享誉海外。
太重轨道交通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轮轴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达31万辆。新材料产业在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四个特色领域率先突破,太钢集团特殊钢材料有18种产品国内首创、26种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阳泉市被评为“中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一项项创新实践为山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抢占制高点,引领新赛道,实施产业集群突破
2020年7月,山西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智能云”工厂网信产品下线。该项目从开工到建成投产用时不到4个月,成为中国长城签约最快、落地最快的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一期正式开园,大同市政府与秦淮数据集团签订新一代AI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容项目投资协议,建设全国首个将能源与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的国家级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作为国内率先实现异质结技术量产的制造商,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异质结二期项目166mm太阳能电池片成功下线,实现大尺寸HJT电池片量产技术应用新突破。
2020年,我省坚持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千亿产业培育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两大重点,实施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百千工程”,积极开展“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活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中煤科工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省级“双百”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6亿元,86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
全省目前已集聚了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华为、龙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以百信、长城、曙光等为主的整机制造基地,生产能力达到260万台,初步构建起CPU-操作系统-基础软件-整机-配套外设-应用集成的产业链条;百度公司在综改示范区建立全国最大的单体数据标注基地;我省成为国家首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试点地区。
“坚定不移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优势转换,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有创新性、超前性、先导性、引领性和基础性的产业领域打造集群,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为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吹响新征程的号角。
2021年,我省将在全力推进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上,选定10个产业集群率先突破,抢占制高点,引领新赛道。
以14个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为重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智活动;聚焦产业链布局需求,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创新成果产业化;推进200个制造业转型升级项目和200个数字经济领域牵引项目建设……山西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据《山西日报》 记者晋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