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本报记者 聂艳英
“十三五”时期,是忻州强力推进精准脱贫、奋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忻州近代史上减贫人口最多、群众增收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十三五”时期,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的头等大事来抓,相继实现首战首胜、再战再胜、连战连胜、决战决胜,一路披荆斩棘,攻城拔寨。目前,全市11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22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随着10月底2019年剩余的4203名贫困人口全部退出,我市4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5年脱贫攻坚,5年砥砺奋进。“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奋战在全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以脱贫实绩实效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
11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
我市版图面积占全省六分之一,横跨太行、吕梁山区,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长期以来,全市14个县(市、区)就有11个国定贫困县,贫困面占到80%以上,其中有6个国家连片特困县、3个全省深度贫困县。经过多年的扶贫工作,2015年底,我市还有45.7万贫困人口。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市情特点,使忻州成为全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三五”期间,我市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忻州特色的减贫之路。
2016年,全市脱贫8万余人,退出555个贫困村;2017年,全市脱贫13万余人,退出640个贫困村;2018年,全市脱贫12万余人,退出707个贫困村,繁峙、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6县脱贫摘帽;2019年,全市脱贫5万余人,退出296个贫困村,五台、代县、宁武、静乐、偏关5县脱贫摘帽。至此,忻州11个国定贫困县全部退出。2020年,忻州剩余的4203名贫困人口全部退出。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50元增加到9183元,年均增幅8.8%。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途径持续拓宽,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全市65%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天,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有所下降。
进入宋家沟移民新村,青砖灰瓦,木屋黄墙,乡风古韵扑面。村子院落和街巷肌理经过专业规划和设计,既体现传统特色风貌,又增加现代生活设施。这里是岢岚县的一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7年以来,宋家沟村新建移民安置房265间5300平方米,承接了全乡14个村子145户搬迁过来,其中4个村属于整村搬迁。
2018年5月,宋家沟村获评山西省首批3A级景区。每逢周末节假日,包车或者自驾游客纷至沓来。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们渐渐找到商机,有的在街上摆起凉粉摊,有的卖自己采来的山蘑、瓜子、茶叶,有的开起饭馆、民宿。
昔日靠山山穷、靠水水浑的宋家沟,一改破败颓废旧貌,2019年全村人均收入近万元,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58岁的周明则是村里的护林员,每天都要去山里巡视防火。退耕还林十几年,四周的大山都已被次生林覆盖。他家每年能拿到退耕补助近万元,承包地收入也有1万多元。家里2018年退出贫困户。老汉心里高兴,有空就到村里的三棵树广场唱几嗓子,还要编成段子发到“快手”上。
宋家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彰显我市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典型样本。
“十三五”期间,我市贫困人口彻底告别了危旧老房,住进了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新房子。全市农村环境整体风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基本完善,村居院落、村容户貌文明卫生、干净整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实施整村提升工程2598个村,新增500平方米城市社区活动场所77个。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14871公里,现有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和具备通客车条件建制村开通客运班车率均达到100%;全市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全市建设光纤宽带1736个村,建设4G信号覆盖项目1624个村;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77个、综合文化活动场所2894个;发展农村卫生厕所17.8万座。
“十三五”期间,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核心要求,全市贫困人口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资助贫困子女5.06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9570户;贫困群众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报销比例90%以上,大病、慢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报销比例80%以上;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733处、水质检测中心15座,安全饮水达标达质;近12.8万贫困群众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
“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全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50.34万亩,带动7.66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2.257亿元。在一个战场打赢了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两场战役。
聚焦深度贫困啃“硬骨头”
上下同欲书写脱贫攻坚忻州答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立足市情,绘蓝图、明责任、定路径、建机制,举全市之力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一切围绕脱贫、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确保到2020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市委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民动员,层层夯实责任,市、县、乡、村四级书记齐上阵,立下军令状,建立了“党政正职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行业部门指导抓、乡镇村委直接抓、干部群众主动抓、全市上下齐心干”的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体系。
市、县、乡党政“一把手”和农村“两委”主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线驻村蹲守,一线督促指导,一线解决问题。一大批迎难求进、能打硬仗的优秀干部,集结在脱贫攻坚战的主阵地上,确保各项政策落地生根,脱贫攻坚顺利推进。
中央和国家机关9个单位分别包扶我市11个国定贫困县,省、市、县1921个单位共组建3472支驻村工作队、10721名驻村干部、2224名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省、市、县、乡四级6.5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人口;3.1万名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开展帮扶。
在这场气势恢宏的攻坚大战中,全市干部群众凝心合力、奋勇争先。有的县率先探索整村易地搬迁机制,为全市攻克深度贫困蹚出了一条新路子;有的县在全省率先破解脱贫攻坚和城乡发展用地政策机制矛盾,将土地增减挂钩和闲置宅基地拆旧整治一次性布局到位;有的县集中有限的财力提升改造,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协调发展……各县(市、区)找优势、补短板、还欠账、解难题、啃“硬骨头”。
脱贫攻坚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市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作为做好工作的基础和推动工作的遵循。精准识别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坚持动态管理常态化,相继开展建档立卡大规模动态调整及“回头看”16次,及时纠正漏评、错评、错退问题。
精准施策、分类帮扶。对每个贫困村都分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贫困户、脱贫户、中等收入户、富裕户、干部户六大类,分类施策,积极引导。对贫困户重点帮扶;对边缘贫困户结队帮扶;对脱贫户巩固提升;对中等户支持帮助;对富裕户引导鼓励。
“十三五”期间,全市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锤炼干部、考核干部,从过程找经验,以结果论英雄,先后选拔使用实绩突出的扶贫干部1337人,表彰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6050人次。同时,我市坚持与“虚假脱贫”和形式主义作斗争,与部分干部的畏难、懈怠情绪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作斗争,贯穿了忻州市脱贫攻坚战的每一个环节。五年来,共对204名扶贫干部进行了撤换和追责处理。
五年来,我市始终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最薄弱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大走访、大排查,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督查组动态考核制度及对重点工作月通报、季督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等超常规考核制度,针对各类问题短板弱项开展大整改,保证脱贫攻坚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十三五”期间,全市扶贫资金投入稳步增长,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73.9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38.65亿元,占比52.24%,市县两级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4.83亿元,11个贫困县实际整合资金100.75亿元。
810个自然村整村搬迁
忻州“整村搬迁”经验在全国推广
整村搬迁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面对我市贫困村多、村小、村穷、村散的实际,市委市政府以大魄力、大手笔将全市797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列入整村搬迁计划,全市一次规划到位,分三年实施完成。在工作推进中,各县(市、区)克服种种困难,并因地制宜超额完成了任务。到目前 ,全市共有810个自然村、4.4万人完成了整村搬迁。腾退出3607平方公里地域面积,实施了生态修复,优化了乡村空间布局,节约了社会管理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整个自然村搬迁对象核准工作中,通过严格比对识别、筛选确认,全市建立了完整的搬迁对象档案资料库,做到一户一档。建立了进度台账,以精准识别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项目竣工率、居民入住率、群众满意率“六个率”为目标,采取超常规举措,逐季逐月推进工作。
全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破解7个问题,加快整村搬迁,市委制定了可操作的35条具体举措,推出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7个方面的22项改革,确定了清晰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形成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统一。
就在全市上下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进攻的艰难时刻,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忻州视察,对整村搬迁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忻州干部群众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317万忻州人民以百倍信心践行总书记嘱托,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气势,掀起脱贫攻坚战高潮。
各级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自己的脱皮掉肉换取群众的脱贫致富。
“十三五”期间,全市603个行政村销号,完成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发证15811本。移民搬迁后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同步跟进,68个集中安置点水、电、路、暖、气、网全部配套,校、医、文、洁、保、服等公共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在迁出地,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光伏项目、土地复垦增减挂交易“四个全覆盖”,多渠道保障搬迁群众收益;在迁入地,以杂粮、电商、光伏、旅游等特色产业为牵引,带动移民参与市场化产业。还通过为搬迁的移民量身打造扶贫车间、新建技能培训基地、帮扶实现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市把整村搬迁和城镇建设及新农村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体现区域人文特色,着力保留乡村自然风貌,特别在旅游风景区附近、古村落保护旧址、交通干线周围,打造既中看、又中用的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搬迁后的村庄,在双签销号后,退耕复垦,人退绿进。
“十三五”期间,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考核连年跻身全省第一方阵。2018年,全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全省攻坚深度贫困现场会在忻召开。同年我市整村搬迁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在忻召开,我市安置房产权办证做法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政策指引向全国推介。
特色产业做优做强
高质量发展衔接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着力构建稳定脱贫的四梁八柱,扶贫产业逐步走上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现代化快车道。全市构建了“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实施杂粮、养殖、蔬菜、林果、中药材、“三品一标”、电商、旅游、光伏等九大产业增收项目,撬动产业扶贫动能,带动了32.24万贫困人口增收。打造杂粮食品、肉制品、中药材、饮品、酿品、保健食品6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强特色种植业,建设高标准农田156.65万亩,整市推广有机旱作农业103.29万亩,发展设施农业4.48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分别稳定在620万亩以上、33亿斤以上。
——做强传统养殖业,坚持强羊、壮牛、兴猪、稳鸡,全市羊、牛、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537.2万只、35.6万头、135.1万头、910万只。
——做强电商产业,14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电商示范县,其中11个贫困县县级电商公共运营中心全部建成,适宜建店的行政村电商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行政村、贫困村电商服务覆盖率均达到70%以上。
——做强旅游产业,创建旅游扶贫示范村39个、全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0个、全省首批“黄河人家、长城人家、太行人家”54个;全市22个景区、34个涉旅经营主体、41个旅游项目累计带动3.4万人持续增收。
——做强光伏产业,建设并网1568座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超过93万千瓦,累计结算电费9.7亿元以上,分配到村9.5亿元,惠及3204个村、13.5万户贫困户。
——做强龙头企业,建设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培育国家、省、市、县4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8个,鼓励发展合作社1.4万余个、家庭农场2100余个,建成“一村一品”基地4000余个。
我市致力做好品牌塑造,打造“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创建“静乐生活”“五台斋选”等县域公用品牌,发展企业品牌、产品品牌80余个。全市有效“三品”企业(合作社)达408家、920余个,农产品地理标志24个。“一都六乡”获得国字号荣誉认证,代县黄芪、繁峙杂粮获得“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
全市深化“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 打造了“忻州月嫂”“五台瓦工”“繁峙绣娘”“静乐裁缝”“保德好司机”等“忻”字号劳务品牌,全市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约7.5万人次,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如今,我市所有的贫困县已全部摘帽,扶贫干部仍然在奋战。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机构不散、干部不撤,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查缺补漏解决“三保障”问题,改造剩余危房,完成安全饮水工程,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高度警惕返贫现象,对10415户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帮扶救助,对跌入返贫预警线的人员及时启动保障帮扶救助措施。截至10月底,2019年底剩余的4203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全部完成退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扶贫项目、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全力扶持特色种养龙头企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电商产业、生态扶贫产业做大做强。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前方。我市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聚力重点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面向未来,一条条致富新路不断从脚下向远方延伸,忻州崭新的美景正在徐徐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