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2日
静乐县久冠服饰扶贫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缝制民用防护口罩。 本报记者 宫爱文 摄
“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移民新村宋家沟时的号召。如今的宋家沟真的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收入高了!房子新了!环境好了!见识广了!”大家齐心协力奋斗出了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曾经的宋家沟是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小山村,一年四季干旱少雨、风沙肆虐,环境极其恶劣,用村民们的话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中破墙残瓦,屋顶草木丛生,窗户更是透风淋雨”。而今,走进国家记忆的新农村宋家沟,就是忻州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千年一叹因贫困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一曲走西口的二人台传遍晋北大地,唱出了这里的艰辛与悲凉。忻州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唯一横跨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大市,辖区内15个县(市、区),191个乡镇,4888个行政村,155.57万农村人口。其中有11个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包括3个深度贫困县。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忻州曾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全市GDP总值在全省排名倒数,村多村小村穷、自然灾害多发、基础设施滞后、村民思想守旧,长久被贫困所困扰。多数农民仍然以种地为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也许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冷雨、霜冻化为乌有。即使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也是丰产难增收。
收入低势必影响生活质量。虽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有余粮和存款也是一种奢望。穿衣更是不讲究。正如静乐县赤泥洼乡村民回忆道:“家里孩子的衣服一般都是老二穿老大的,老三仍然‘继承’老二的,补丁上补补丁。”如果家里再有个病患缠身的家人或年迈体弱的老人无疑会雪上加霜。家里的孩子上学更是一个棘手的难题,村民们真的不愿意再过“放羊、生娃、再放羊”的复古原始的生活,他们也想与时俱进,也想让孩子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孩子接受教育也需要费用,生活已经捉襟见肘,面对孩子的未来只有无奈。
走进偏关县蜿蜒崎岖的山路,就会联想到河曲县九十九道弯,这里曾经空旷荒凉,人们在翻山越岭时步履维艰。村里的道路千沟万壑、坑坑洼洼,村民的房子断垣残壁、歪梁折柱、上漏下湿。
除却千年穷根,摆脱贫困潦倒、人穷志短的苦日子,过上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成为这方土地上贫困群众最大的渴望。
号角一声拔穷根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动员令,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忻州市作为全省脱贫攻坚最大的主战场,任务异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成为忻州市最大的政治任务,成为全市干部群众共同的头等大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统揽统筹的举市体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高位推动、科学规划、强化督导、分类推进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
锻造铁军,打造脱贫攻坚硬核力量。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选派3346支工作队、10539名驻村干部,挺进2222个贫困村和1219个非贫困村进行帮扶。建立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30名包县市级领导全部下沉一线;选派225名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担任23个薄弱乡、203个薄弱村的第一书记;64700名结对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在“主战场”上以战代训,以训强练,以练促战,打造了一支“讲政治、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
筹措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粮草”充足。稳定增加财政专项投入。五年来,市本级投入深度贫困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7亿元,县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1亿元,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发挥县级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确保整合资金“接得住、管得严、用得好”。
压实责任,建立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全市上下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强化督查问责、压实工作责任,认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地方行业部门认真落实专项责任,驻村干部认真落实帮扶责任。积极开展了驻村帮扶村情民意大走访、突出问题大整改、基础工作大巩固、政策举措大落实、资金项目大盘点、内生动力大提升、干部作风大整治“七大行动”,问题整改“十项清零”。
对标前行,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几年来,脱贫攻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展开工作,对照退出标准,坚定必胜信心,把握时间节点,坚持不懈抓紧抓实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到了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如期实现了“户脱贫、村出列”工作目标。“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光伏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重大政策项目落地见效。每年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退出和动态调整有序进行,“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全面落实,各类扶贫资金实现高效管理,问题整改应改尽改,驻村结对帮扶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通过专项巡视、民主监督、交叉考核、审计等方式进行督促、评价并整改,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成效。
部署收官,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今年是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精神和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作为忻州转型发展“三件大事”之首,聚焦交总账,下达总攻令,作出新部署。
市委市政府站在交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忻州三周年满意答卷的高度,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精准把握全省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推进会部署要求,悉心研究并部署了攻坚决胜的战略思路与举措要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忻州市脱贫攻坚决战完胜“交总账”工作方案》。
(一)聚焦深度贫困,全面完成减贫。攻坚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人口,完成剩余减贫任务。
(二)聚焦返贫防贫,全面查漏补短。做好“两类户”跟踪帮扶,深化整村搬迁后续扶持,推动“忻保障”政策落实。
(三)聚焦风险防控,全面排查整改。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建立扶贫领域风险防范机制,扎实做好扶贫资产管理,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四)聚焦质量提升,全面巩固提升。强化问题导向,提高“三保障”水平;强化技能提升,提高工资性收入;强化产业发展,提高经营性收入;强化产权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强化政策落实,增加转移性收入。
(五)聚焦成效成色,全面备战普查。开展脱贫攻坚资金专项审计,开展脱贫攻坚政策专项评估,开展脱贫攻坚数据专项核查。
(六)聚焦答案答卷,全面总结宣传。做好脱贫攻坚成果总结、成果宣传、档案整理,做好扶贫干部关爱工作,做好涉贫舆情信访处置。交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视察忻州三周年满意答卷,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确保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脱贫攻坚硬仗一场接着一场打,脱贫举措一项接着一项推,攻坚热潮一浪超过一浪高,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们砥砺前行。
攻坚一路奔小康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年份,也是一个将被写进史册的年份。
这一年,是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忻州市亮出了金光闪闪的成绩单……
2016年首战首胜,2017年再战再胜,2018年连战连胜,2019年决战决胜,11个贫困县先后实现摘帽,22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减少45.5万人,全市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3.58%降低到0.18%。
数据背后承载的是农民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走在忻州市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山头,每时每刻都能看到老百姓脸上洋溢着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国家的政策好啊!易地扶贫搬迁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啦!”岢岚县赵家洼村村民刘福有激动不已。打响脱贫攻坚战后,赵家洼村里的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每年不到2300元大幅增长到了4000元,已经迈向了小康的道路。
“现在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愁了,吃得好,穿得好,真正过上了好日子!”保德桥头镇的贫困户金锁喜说道。“如今党中央关心我们老百姓,连娃上学难的问题也考虑到了,政府出学费让娃念书,娃娃们这辈子有出路啦!”五台茹村的秀梅婶子如愿以偿。神池八角乡的福贵一瘸一拐地走来,高兴地说:“我的风湿性关节炎买药再也不用借钱了,国家给补贴呢!”
繁峙县的沙万里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他思路广、有创新,带领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增收,村民们不再是只有种地才有收入。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与“全省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代县刘桂珍身兼重任,不但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治病救人的好医生,还是扎根山区的好党员、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带领群众蹚出一条脱贫路——育苗产业,为村民们增加了收益,受到群众的一致拥护与爱戴。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就实施整村搬迁作出了指示,我市按照总书记的嘱托,遵循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依法办事、严格标准,六环联动、精准推进。一番寒彻骨,梅花扑鼻香。2018年我市整村搬迁经验做法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产权办证工作被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作为政策指引向全国推介。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的省市时,充分肯定了忻州市在生态扶贫上取得的成绩。几年来,我市以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打通贫困户参与造林的渠道,增加劳务收入。仅2019年,全市就向669个造林合作社下达了73.1万亩的造林任务,带动了10204人增加劳动收入7182万元,人均增加7039元。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
三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的殷殷嘱托,成为全市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强力度、更快速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取得最后胜利的不竭动力。
再次站在深度贫困县宁武芦芽山的山顶眺望,满眼的郁郁葱葱,若隐若现的鹅卵石小道,汩汩清泉沿着山势飞泻而下,风景区景色宜人。穿梭在偏关的灌木林中,抬眼望去,一片繁盛金黄的沙棘将山头浸染,这是脱贫成熟的“果实”。迈向静乐的山涧,清澈的河水与岸边的绿茵交相辉映,折射出一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再走进贫困村的扶贫车间,哐啷作响的机器声是贫困户演奏出喜悦的音符,那是贫困户最悦耳动听的“乐曲”。
再次站在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快手、抖音、直播间呈现着繁峙的驴肉、神池的亚麻籽油、五寨的甜糯玉米、岢岚的红芸豆、保德的红枣。忻州市的土特产正在线上跳跃着走向全国。
偏头山上、五台山下、雁门关口,聆听脱贫奔小康的脚步声,曙光在前,胜利在望,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大筐子圪堆小筐子满,好日子赛过山丹花红。” 如今的忻州换了人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牢记领袖殷殷嘱托,我们将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己任,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勠力前行,谱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