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共早期党员樊炳星、李彪探究

谢音呼

2021年07月18日

一、关于对樊炳星的考证

近日,笔者参与了开国上将赵尔陆故居的布展工作。在搜集整理赵尔陆将军资料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徐向前元帅的入党介绍人樊炳星原来也是赵尔陆家乡原平北三泉村人,并且和赵尔陆还是同庚、同学,这是我们布展资料收集组得到的一个意外收获。

(一)为了证实樊炳星是徐向前元帅的入党介绍人这一史实,我查阅了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书中第28页至第29页有如下记述:“常来常往的一些共产党员,给了我很大启发和帮助。他们大都是黄埔同学或山西老乡,又是活跃分子,如樊炳星、杨德魁、吴展、李楚白、贺昌、程子华等,我们常在一起聚谈。樊炳星是黄埔四期的学生,学经济科的。杨德魁是黄埔三期毕业生,武汉工人纠察大队副大队长。李楚白在我们队里当司务长。吴展任过黄埔军校警卫营长,在武汉军校当队长。贺昌很早就加入共产党,当时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山西离石人。我当队长,薪水多些。每到发薪后,大家就让我请客,凑在一块儿,到饭馆吃点鱼呀,肉呀,鸡呀,蛋呀,改善改善生活。有时也到茶馆喝清茶,这种聚会,几乎每星期一次,无形中成了固定的联络形式。聚会时,各人都谈理想,谈志向,谈对人生和时局的看法,谈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区别。兴之所至,各抒己见,有时甚至争得耳红面赤,像吵架似的……1927年3月,经樊炳星和杨德魁介绍,上级批准,吸收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樊炳星给我看了党章。记得党章上写了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组织原则等,印象最深的是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流尽最后一滴血。”

(二)查阅《徐向前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1年版)第49页记述如下:“幸得这时候,同一些共产党员和倾向共产党的进步分子常来常往。他们大多又是徐向前的老乡。来往比较多的有樊炳星、杨德魁、吴展、李楚白、贺昌,还有程子华。樊炳星是黄埔第四期学工兵科(经济科)的,共产党员,这时正在武汉工人纠察队工作;杨德魁在武汉军校学习;李楚白就在徐向前的队当司务长,他们也都是共产党员。徐向前当队长,薪水比他们多些,每到发薪的时候,他们聚集一起,要他请客。他毫不吝惜,拿出薪金来,和这些老乡加同志,一起吃上一餐好饭菜。饭桌上,大家谈论志向,谈论理想,有时也发生争论。徐向前在交谈和争论中,思想认识不断变化。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认识产生了飞跃,思索、比较的结果:三民主义不如共产主义,国民党不如共产党。他终于向樊炳星提出了愿做一个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共产党。”

(三)1982年10月13日,徐向前元帅在忆谈关于自己入党的情况时,肯定地说:“我是由樊炳星和杨松青同志介绍入党的。”话里提到的杨松青又名杨德魁,山西怀仁县人,1925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0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四)长篇传记《杨松青》(中国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中记述道:“徐向前通过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中国现状的分析,他决心脱离国民党,加入共产党的组织,他终于向军校党的负责人樊炳星、杨德魁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1927年3月的一天,樊炳星同杨德魁说:‘你对向前提出要加入党组织怎么看?’杨德魁沉思了一阵后说:‘我认为向前同志能在当前这种情况下提出加入我党,这表明他在思想上坚定了对我党的信念。他脱离国民党,要求加入共产党,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认为他在政治上成熟了,已具备了共产党员的条件,应尽早接纳他加入党组织。’樊炳星听后高兴地说:‘看来我俩的看法是一致的,那就在近日开个支部会,向前同志表个态,接纳他为中共党员。正好,军校刚刚发了薪水,我们以老乡的名义让他请客为由,找个僻静的地方开会。’‘好,就定在明天晚上,我去联络人。’德魁说。

……

夜幕降临了,在一家僻静不起眼的小饭店,大家一致举手表决,同意徐向前入党。樊炳星和杨德魁当即表示愿意做徐向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杨德魁说:‘向前同志此时提出入党要求,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他是经过深思熟虑,在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后提出来的,所以我和樊炳星同志愿意做他的介绍人。’徐向前即席表示自己的决心:‘如果组织上批准我入党,我决心永远跟党走,绝不做半截子革命派,愿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党的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大家轻轻地鼓掌,贺昌举杯说:‘来,大家举杯,为徐向前同志成为我党的一员,成为革命队伍中的战友,干杯!’‘干杯!’‘干杯!’”

(五)根据以上佐证史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对樊炳星简介如下:

樊炳星,字继来,1905年出生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北三泉村。1917年与本村赵尔陆等同学考入崞县初中,1922年9月考入太原进山中学。1924年8月加入青年团,同年底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武汉分校,学经济专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大队大队长,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5月参加北伐战争,在指挥部队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英勇顽强,后取得胜利受到团部通报嘉奖。1926年9月,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被选入武汉工人纠察队,并任党支部书记。1927年3月,樊炳星和杨德魁(杨松青)介绍徐向前入党,同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后跟随朱德、陈毅一起上井冈山,参加了四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2日,樊炳星与赵尔陆在乌江岸边相遇,二人小叙一会儿便匆匆告别。随后,樊炳星在指挥部队强渡乌江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

二、关于对李彪的考证

笔者于2020年在一本原平地情资料书籍中首次看到“1923年7月,刘仲华由李大钊、李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记载,当时因对李彪不了解所以没有引起注意。今年6月在原平参加《原平革命老区》审稿会,会上《原平革命老区》执行主编张美庭谈到原平早期党员刘仲华的入党介绍人李彪是原平市东社人。这个发现应当感谢山西社会主义学院退休干部庞伟民同志,他研究山西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山西党史多年,掌握大量第一手史料,李彪就是他最早发现并证实是原平人的。以下是庞伟民同志对李彪研究的一些情况。

(一)李彪是1923年或之前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研究李大钊的学人曾撰写《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亲自发展的党员》一文,提到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北方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亲自发展党员的一些情况。李大钊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先后介绍30多人加入了党组织,刘仲华为其中之一。在讲到李大钊发展刘仲华时,文中明确指出“刘仲华(1899 —1970),原名刘廷英,字子华,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人,早年就读于山西省立一中。1923年由李大钊、李彪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据此信息,我们不仅知道了李彪的名字,还可以得出结论:李彪能和李大钊一起介绍刘仲华入党,那他毫无疑问是共产党员,至少是1923年或再早一点时候入党的早期党员。

(二)李彪是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2012年12月4日,“团一大”历史寻档组意外发现了几封上世纪20年代的书信,其中记载着中国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活动情况。据寻档工作人员介绍,信中详细写明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日期是1921年5月1日,书记是贺昌,团员有“王振翼(一中毕业)、李毓棠(一中肄业)、郭树帜(一中肄业)、姚錞(高校教员)、武德颐(一师小学科教员)、高成哲(一师肄业)、郑福(一师肄业)、张敬(一师毕业)、李彪(一中毕业)”。

1921年5月1日,在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高君宇的指导下,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太原海子边文瀛湖畔的山西省立第一中学诞生。1922年4月1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贺昌向临时团中央书记方国昌(施存统)汇报本地团组织情形,称其“机关地址在太原,成立日期1921年5月1日,成立时人数8人,现在人数10人。团员及职业:王振翼,第一中学毕业,李毓棠,第一中学肄业,郭树帜,第一中学肄业,贺其颖,同上,姚錞,商业学校教员,武德颐(即武灵初),第一师范小学科教员,高成哲,第一师范肄业,郑福,第一师范肄业,张敬,第一师范毕业,李彪,第一中学毕业(现离太原)。职员:书记——贺其颖(即贺昌),劳工运动委员会主任——李毓棠,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高成哲,政治宣传委员会主任——王振翼,社会教育委员会主任——武德颐。(注:时指1921年5月,太原有10个团员,李彪为10人中的一个。)”

李彪入团后于1921年夏赴京上大学,离开太原。刘仲华与李彪两人同是崞县人,李彪是东社村(今东社镇)人,刘仲华是沟北村人,互为近邻,算是真正的乡里乡亲。在省立一中,李彪是旧制中等科第17班学生,民国十年(1921年)毕业;刘仲华是旧制中等科第22班学生,民国十二年(1923年)毕业,相差两个年级。由此,刘仲华赴京在北大工作后与李彪常来常往是情理中的事。

根据《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一书记载,1924年5月中共北京区委(管辖北京、天津、河北、东三省、山西、河南等地)共有共产党员75人(其中北京46人),李彪是北京46名党员之一,是山西籍中共早期党员。只可惜因不为人知未引起重视,有待我们今后对他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现在只知李彪是原平东社人,其他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研究李彪,敬重李彪,只因为他曾是一位革命先驱,山西最早的青年团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尽管目前对李彪知之不多,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曾和革命先驱、中共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共同介绍刘仲华入党,仅此一点,李彪便可成为原平乃至忻州、山西人民的骄傲。

(四)根据相关资料,对李彪简介如下:

李彪,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东社村人,1921年毕业于山西省立一中,1923年或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7月,与李大钊介绍山西省立一中毕业生、崞县沟北村人刘仲华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