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永峰 字数:
《 文化旅游周刊 》( 2025年03月02日 第 01 版 )
参加2025年新春山西群众文化优秀作品专场演出
“空中鞭花翻飞起舞,脚下舞步摇曳生花。”2月15日(农历乙巳蛇年正月十八),2025年新春山西群众文化优秀作品专场演出,当一段酣畅淋漓的“霸王鞭”舞蹈在高亢激昂的河曲“二人台”配乐中登场时,就引得现场连连叫好。观众惊叹于舞者造型与表演风格的耳目一新,更惊讶于“霸王鞭”这项古老艺术绽放出的时代活力。
这并不是舞蹈《鞕花舞出幸福歌》首次亮相大型演出。这段由忻州文旅局根据传统“霸王鞭”秧歌舞组织创新编排的节目早在去年就先后参加了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山西之夜”、山西省第十二届“群星奖”评比及展演等活动,还登上忻州市2024年元旦文艺晚会和“2025黄河民歌春晚”的舞台,更获得了山西省第十二届“群星奖”。
鞭花起,如裂帛,激昂历史的回响;鞭花落,若叩问,敲响时代的节拍。
《鞕花舞出幸福歌》一舞生花、一路飞歌的背后是忻州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自觉承担文化使命,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和具体实践。
内容创新 与时代发展同行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忻州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影响巨大,不仅积淀下了厚重的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佛教文化,还有散落于民间的秧歌、民歌、二人台等丰富的艺术形式。
作为文化大市,在新时代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4年,忻州市文旅局立足本地传统文化资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确定对传统节目“霸王鞭”秧歌进行文艺实践与艺术创新。
“这个节目整体的创作方向就是在原有传统动作情绪风格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时代性。”忻州市文旅局局长路向东谈到《鞕花舞出幸福歌》的创作初衷时说,“通过整体的创编将其打造成为充满时代气息的全新‘霸王鞭舞蹈’,能够满足各阶层对传统舞蹈不断创新发展的期待。”
呼应时代,顺应潮流。秉承着责任和担当,在忻州市文旅局的推动下,2023年忻州市文化馆就开始组建编创团队,并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多次赴基层调研、采风、创作。
表演形式在一次次论证与排练中不断成型,音乐编排在一次次打磨与推敲中得到升华。
为让“霸王鞭”这项传统舞蹈更具时代化、年轻化,编创团队更是全部启用青年演员,使动作的幅度、力度及人物角色的表演性全面加强,也让大量新创作的舞蹈动作更有冲击力与表现力,能够完整而准确地传递节目想要表达的讴歌新时代、讴歌美好生活的寓意。
2024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十二届“群星奖”终评揭晓,忻州市报送的《鞕花舞出幸福歌》成功入选。“群星奖”是为繁荣山西省群众文艺创作,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而设立的山西省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此次获奖作品更是被评为聚焦时代主题,关注现实生活,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彰显了全省群众文艺创作的新气象和新高度。
鞭花起舞,放歌时代。一部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彰显了忻州对文化创新的孜孜追求。
表现创新 与本土艺术相融
唢呐声响,鞭花飞扬。
《鞕花舞出幸福歌》的表演现场,高亢嘹亮的唢呐表演先声夺人,犹如一阵吹醒黄土高原的春风,随之一群手执霸王鞭的舞者在节拍里灵活起舞,仿若苍茫大地上绽开的一抹新绿。
霸王鞭,这一古老的舞蹈艺术是一种融合了音乐、舞蹈与体育的独特民俗文化艺术,以其明快的节奏和潇洒大方的姿态流行于我国多个地区。在有“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之称的河曲县的民间艺术表演中,“霸王鞭”就是常见表演形式。
守正方能创新。《鞕花舞出幸福歌》的编创团队经过在河曲县多次走访,充分了解了“霸王鞭”的出处与当今的表演形态后,决定从节目定位、艺术创新、地域文化方面进行创新编排。
“我们加强了传统霸王鞭表演中对不同部位的击打动作的表现力,在动作编创、服装、音乐设计的追求理念上注重青春、时尚、动感、风情的集中呈现。”《鞕花舞出幸福歌》编导岳晓东说。
一般而言,舞蹈艺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如何兼顾“跳好舞”和“讲好故事”这两方面,同样考验着舞蹈创作者的功力。
为让传统舞蹈兼具时代感和地域性,编创团队打破固有的编创模式,将流行舞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在整体音乐设计中则将“河曲二人台”中的音乐进行重新编配、填词,使其舞曲化,与此同时,还将年轻人所喜欢的电子化、节奏化音乐加入,在听觉塑造上呈现出“时代与历史的碰撞”感觉。
服装设计也融入了本土元素。为突破霸王鞭表演中演员服饰以大红和金黄为主的传统色调,《鞕花舞出幸福歌》的编创团队围绕河曲“中国红葱之乡”这一独特地域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设计的服饰主色调以翠绿和白色为主,清新而不失婉约。
“这个‘霸王鞭’舞得有特点,传统之中多了现代元素,看起来更有活力,也更有朝气。”2月15日,2025年新春山西群众文化优秀作品专场演出现场,一位“霸王鞭”资深爱好者对节目赞誉有加。
一曲唢呐响彻天际,数缕鞭花飞旋破阵。一部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诠释了忻州对文化自信的笃定坚守。
传播创新 与人民群众共鸣
舞蹈不是舞蹈家的专利。
“霸王鞭”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常被用来在盛大节庆时由专业演员表演,但在《鞕花舞出幸福歌》的编创团队看来,如果单独将“霸王鞭”表演过程中对不同部位的击打动作抽离出来,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强身健体项目。
“我们就是要让这项艺术既能走上舞台,更能走上街头。”《鞕花舞出幸福歌》忻州市文旅局该项目的负责人赵有祥说。
人民群众在哪里,舞台艺术就在哪里。《鞕花舞出幸福歌》的编创团队在节目的动作编排设计上注重增强互动性和团队意识、交流意识,让更多的人在舞蹈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同时也致力于推动传统原始的“霸王鞭”表演从基层区县走进城市角落,成为活跃在街头的“城市健身秧歌”。
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近年来,忻州市不仅立足本土传统文化创新创作《鞕花舞出幸福歌》《合和情暖天下》《洪福周天》等一系列作品,并积极推动优秀作品在省、市大型艺术舞台和重要演出中亮相,还组织举办广场舞大赛、农民工歌手大赛、秧歌舞大赛、戏曲票友大赛、美术创作展、书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推动惠民演出进基层,让文化进万家、惠民心。
为人民而舞,为时代放歌。演员手中,两根霸王鞭早已非寻常竹木,更像一条流淌着的河,裹挟着太行山的筋骨、黄河水的柔情,正在时代发展和人民的美好追求中淌成千年不灭的文化图腾和向往。